梭果黄芪有效部位及总黄酮提取纯化工艺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前言 | 第9-12页 |
1. 立题依据 | 第9-10页 |
2.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梭果黄芪有效部位筛选 | 第10页 |
·有效部位化学成分预试及评价方法的建立 | 第10页 |
·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 第10页 |
·总黄酮纯化工艺研究 | 第10-11页 |
3. 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1. 梭果黄芪有效部位的筛选 | 第12-20页 |
·实验材料 | 第12-15页 |
·药材 | 第12页 |
·仪器 | 第12-13页 |
·试剂 | 第13页 |
·实验动物 | 第13页 |
·样品制备 | 第13-15页 |
·给予剂量的确定 | 第15-16页 |
·有效部位的筛选 | 第16-19页 |
·小鼠抗疲劳有效部位的筛选 | 第16-17页 |
·小鼠溶血素抗体生成有效部位的筛选 | 第17页 |
·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及免疫器官重量有效部位的筛选 | 第17-19页 |
·小结 | 第19-20页 |
2. 有效部位化学成分预试验 | 第20-22页 |
·实验材料 | 第20页 |
·化学成分预试验方法 | 第20-21页 |
·供试液的制备 | 第20页 |
·实验结果 | 第20-21页 |
·小结 | 第21-22页 |
3. 有效部位评价方法的建立 | 第22-34页 |
·实验材料 | 第22-23页 |
·药材 | 第22页 |
·仪器 | 第22页 |
·试剂 | 第22-23页 |
·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23-28页 |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23页 |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23页 |
·吸收波长的选择 | 第23-24页 |
·线性关系的考察 | 第24-25页 |
·精密度试验 | 第25页 |
·稳定性试验 | 第25-26页 |
·重复性试验 | 第26页 |
·准确度试验 | 第26-27页 |
·样品含量测定 | 第27-28页 |
·小结 | 第28页 |
·毛蕊异黄酮苷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28-34页 |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28页 |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28页 |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 第28-30页 |
·线性关系的考察 | 第30页 |
·精密度试验 | 第30-31页 |
·稳定性试验 | 第31页 |
·重复性试验 | 第31-32页 |
·准确度试验 | 第32-33页 |
·样品含量测定 | 第33页 |
·小结 | 第33-34页 |
4. 梭果黄芪总黄酮提取纯化工艺研究 | 第34-53页 |
·提取工艺研究 | 第34-38页 |
·不同溶剂提取效果的考察 | 第34-35页 |
·提取方法的考察 | 第35页 |
·正交试验 | 第35-37页 |
·提取次数的考察 | 第37-38页 |
·验证试验 | 第38页 |
·小结 | 第38页 |
·纯化工艺研究 | 第38-53页 |
·大孔树脂的预处理、装柱及再生 | 第39-40页 |
·上柱前样品溶液的制备 | 第40页 |
·大孔树脂型号的选择 | 第40-43页 |
·上样量的考察 | 第43-44页 |
·上样液浓度的考察 | 第44-46页 |
·上样液流速的考察 | 第46-47页 |
·洗脱溶媒的考察 | 第47-49页 |
·洗脱剂用量的考察 | 第49-51页 |
·验证试验 | 第51-52页 |
·小结 | 第52-5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3-57页 |
1. 结果 | 第53-55页 |
·梭果黄芪有效部位的筛选 | 第53-54页 |
·小鼠抗疲劳有效部位的筛选 | 第53页 |
·小鼠溶血素抗体生成有效部位的筛选 | 第53页 |
·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及免疫器官重量有效部位的筛选 | 第53-54页 |
·有效部位化学成分预试验 | 第54页 |
·评价方法的建立 | 第54页 |
·梭果黄芪总黄酮提取纯化工艺研究 | 第54-55页 |
·提取工艺研究 | 第54-55页 |
·纯化工艺研究 | 第55页 |
2. 讨论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附图 | 第61-64页 |
文献综述 | 第64-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附件一: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