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风雨 破茧成蝶--民国时期女子职业教育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6页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8-9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三、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4页 |
五、创新之处 | 第14-16页 |
第一章 民国时期女子职业教育的发展背景 | 第16-24页 |
一、民族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 第16-17页 |
(一) 民国时期民族经济的发展 | 第16-17页 |
(二) 实业教育的挣扎 | 第17页 |
二、女权运动的深入开展 | 第17-19页 |
(一) 女权主义的本土化 | 第17-18页 |
(二) “兴女学”热潮 | 第18-19页 |
三、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广泛传播 | 第19-21页 |
(一)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华的传播 | 第20页 |
(二)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民国女子职业教育的影响 | 第20-21页 |
四、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大力推进 | 第21-24页 |
(一) 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创办 | 第21-22页 |
(二) 中华职业教育社与女子职业教育 | 第22-24页 |
第二章 民国时期女子职业教育的发展阶段 | 第24-38页 |
一、逐渐独立并初步发展(1912—1921) | 第25-27页 |
(一) 教育政策 | 第25-26页 |
(二) 办学概况 | 第26-27页 |
二、多元分布且蓬勃发展(1922—1930) | 第27-34页 |
(一) 教育政策 | 第27-28页 |
(二) 办学概况 | 第28-34页 |
三、自成系统而缓慢推进(1931—1949) | 第34-38页 |
(一) 教育政策 | 第34-35页 |
(二) 办学概况 | 第35-38页 |
第三章 民国时期女子职业教育的办学类型 | 第38-44页 |
一、女子职业学校 | 第38-41页 |
二、女子职业科 | 第41-42页 |
三、女子职业补习学校 | 第42-44页 |
第四章 民国时期女子职业教育特点分析 | 第44-48页 |
一、办学主体多元化 | 第44页 |
二、教育对象平民化 | 第44-45页 |
三、课程设置丰富 | 第45页 |
四、教学方法注重实践 | 第45-46页 |
五、教育目的强调实利 | 第46-48页 |
第五章 民国时期女子职业教育的历史意义 | 第48-54页 |
一、促进了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 第48-49页 |
二、唤醒了女性的主体意识 | 第49-51页 |
三、推动了女子职业教育的现代化 | 第51-54页 |
结语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