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线路工程论文--线路构造论文--路基论文

地裂缝对高速铁路路基影响的模型试验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6页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4页
     ·地裂缝及其成因研究现状第10-13页
     ·地裂缝对线性工程影响评价研究现状第13-14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4页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第14-16页
第二章 大西铁路客运专线沿线地裂缝的基本特征第16-31页
   ·区域地质背景第16-20页
     ·水文气象第16-17页
     ·地形地貌第17页
     ·地层岩性第17-18页
     ·地质构造第18-19页
     ·水文地质条件第19-20页
   ·高铁沿线地裂缝发育规律及特征第20-26页
     ·地裂缝区域分布及特征第20-21页
     ·地裂缝与高铁相交位置及特征第21-26页
   ·高铁沿线地裂缝成因分类第26-31页
     ·地裂缝成因分类第26-27页
     ·典型地裂缝成因分析第27-31页
第三章 高速铁路路基大角度(60°)穿越地裂缝带的模型试验第31-52页
   ·试验原型概况及试验目的第31-32页
     ·模型试验工程背景第31页
     ·模型试验目的第31-32页
   ·试验装置及试验原理第32-34页
     ·试验装置第32页
     ·模型试验原理第32-34页
   ·模型试验设计第34-38页
     ·相似原理第34-35页
     ·模型试验设计第35-38页
   ·试验测试内容及数据采集第38-39页
   ·试验模型施工步骤第39-44页
   ·试验结果分析第44-51页
     ·CFG 桩桩端受力第44-47页
     ·钢筋混凝土底板受力第47页
     ·钢筋混凝土底板应力应变变化及破坏特征第47-49页
     ·钢筋混凝土底板及道床板沉降变形第49-51页
   ·试验结论第51-52页
第四章 高速铁路路基小角度(15°)穿越地裂缝带的模型试验第52-80页
   ·试验原型概况及试验目的第52-53页
     ·模型试验的工程背景第52-53页
     ·模型试验目的第53页
   ·试验装置及试验原理第53-55页
     ·试验装置第53页
     ·试验原理第53-55页
   ·模型试验设计第55-58页
     ·相似比例第55页
     ·模型材料第55-58页
   ·试验测试内容及数据采集第58-61页
   ·试验模型制作第61-68页
   ·试验结果分析第68-79页
     ·CFG 桩桩端压力变化特征第68-70页
     ·桩间土应力第70-71页
     ·CFG 桩桩顶压力变化特征第71-72页
     ·同根桩桩顶与桩端压力对比第72-73页
     ·钢筋混凝土底板应力应变变化规律及破坏特征第73-77页
     ·路基沉降变形特征第77-78页
     ·道床板沉降变形特征第78-79页
   ·试验结论第79-80页
第五章 模型试验的有限元数值模拟第80-96页
   ·高铁路基大角度(60°)穿越地裂缝带模型试验的数值模拟第80-87页
     ·模拟计算软件介绍第80页
     ·计算模型与参数选取第80-83页
     ·计算结果分析第83-87页
     ·小结第87页
   ·高铁路基小角度(15°)穿越地裂缝带模型试验的数值模拟第87-96页
     ·计算模型与参数选取第88-90页
     ·计算结果分析第90-95页
     ·小结第95-96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96-98页
   ·主要结论第96-97页
   ·展望第97-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02-103页
致谢第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Virtools的轨道交通闸机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下一篇:基于双线阵CCD相机的高铁CPⅢ自动检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