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9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综合评述 | 第12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2 保障性住房与政府责任相关理论 | 第14-23页 |
·政府责任理论 | 第14-16页 |
·保障性住房与公共物品供给相关理论 | 第16-18页 |
·市场失灵理论 | 第18-21页 |
·博弈理论 | 第2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3 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地方政府尽责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3-38页 |
·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地方政府的责任定位 | 第23-26页 |
·政策实施责任 | 第23-24页 |
·投资责任 | 第24-25页 |
·引导责任 | 第25页 |
·监督责任 | 第25-26页 |
·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地方政府存在的问题 | 第26-34页 |
·实施办法不够完善 | 第26-28页 |
·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投资力度不够 | 第28-33页 |
·对保障性住房流转监管不力 | 第33-34页 |
·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地方政府责任缺失的原因剖析 | 第34-37页 |
·政策不完善 | 第34-36页 |
·问责机制不健全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4 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地方政府与相关参与主体的博弈分析 | 第38-43页 |
·地方政府与保障性住房提供者之间博弈分析 | 第38-39页 |
·地方政府与房地产开发商博弈结果分析 | 第39-40页 |
·地方政府与消费者的博弈分析 | 第40-41页 |
·博弈结果分析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5 国内外发达地区住房保障制度典型模式分析 | 第43-51页 |
·新加坡保障性住房做法 | 第43-45页 |
·韩国的保障性住房做法 | 第45页 |
·香港的保障性住房做法 | 第45-47页 |
·德国的保障性住房做法 | 第47页 |
·美国的保障性住房做法 | 第47-48页 |
·国内外发达地区住房社会保障体系对地方政府的启示 | 第48-50页 |
·建立完善的法制法规 | 第48-49页 |
·设立了专门的实施监管机构 | 第49页 |
·土地政策和财政支出向保障性住房倾斜 | 第49页 |
·干预手段灵活多样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6 加强地方政府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责任建议 | 第51-56页 |
·完善相关配套制度 | 第51-52页 |
·设立专门的实施和监督机构 | 第52页 |
·完善对住房保障的干预手段 | 第52-53页 |
·增强保障性住房的资金支持 | 第53-54页 |
·分层住房供应体系解决不同群体住房需求 | 第54页 |
·建立居民收入信息档案 | 第54-55页 |
·完善准入准出机制 | 第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