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 ·选题的背景 | 第10-11页 |
| ·选题的意义 | 第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1-15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对国内外研究的简要评述 | 第15页 |
|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主要的创新点 | 第16-17页 |
| 第2章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制度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 ·制度变迁理论 | 第17-19页 |
| ·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 | 第17页 |
| ·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 | 第17-18页 |
| ·制度变迁中的产权理论 | 第18页 |
| ·制度变迁中的意识形态理论 | 第18页 |
| ·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问题 | 第18-19页 |
| ·社会资本理论 | 第19-20页 |
| 第3章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内涵、原则及其作用分析 | 第20-23页 |
|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定义、内涵 | 第20页 |
|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原则 | 第20-21页 |
|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 | 第21-23页 |
| ·有利于提高组织化程度,实现规模效应 | 第21-22页 |
| ·有利于规避双重风险,稳定生产经营 | 第22页 |
| ·有利于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降低生产成本 | 第22页 |
| ·有利于促进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户收入 | 第22-23页 |
| 第4章 我国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现状 | 第23-29页 |
| ·我国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模式 | 第23-24页 |
| ·根据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牵头人进行分类 | 第23页 |
| ·根据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与成员之间利益关系的紧密程度进行分类14 | 第23-24页 |
| ·我国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特点 | 第24-25页 |
| ·发展速度快、形式多样化 | 第24页 |
| ·专业性强,趋向品牌化经营 | 第24-25页 |
| ·规模较小,发展不平衡 | 第25页 |
| ·形式规范,但管理制度尚不健全 | 第25页 |
| ·我国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制度的演进及制度变迁的历史经验 | 第25-27页 |
| ·我国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制度演进 | 第25-26页 |
| ·我国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制度变迁的历史经验 | 第26-27页 |
| ·我国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制度现状 | 第27-29页 |
| 第5章 长沙市宁乡县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案例分析 | 第29-39页 |
| ·长沙市宁乡县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概况及政府职能分析 | 第29-30页 |
| ·长沙市宁乡县典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概况分析 | 第30-34页 |
| ·某土地专业合作社发展概况 | 第30-31页 |
| ·某烟叶专业合作社发展概况 | 第31页 |
| ·某养猪专业合作社发展概况 | 第31-32页 |
| ·某养牛专业合作社发展概况 | 第32页 |
| ·案例所呈现的先进经验和制度缺陷 | 第32-34页 |
|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制度的缺陷及形成原因 | 第34-39页 |
| ·外部运行机制不完善 | 第34-35页 |
| ·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 | 第35-39页 |
| 第6章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制度创新 | 第39-47页 |
| ·优化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制度创新的外部环境 | 第39-42页 |
| ·全面宣传,积极动员 | 第39-40页 |
| ·加大支持,规范制度 | 第40-41页 |
| ·树立典型,促进联合 | 第41-42页 |
| ·完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内部管理制度 | 第42-47页 |
| ·规范产权制度 | 第42页 |
| ·完善利益分配机制 | 第42-43页 |
| ·健全决策监督机制 | 第43-44页 |
| ·充分利用非正式制度及社会资本 | 第44页 |
| ·关注组织战略发展机制 | 第44-47页 |
| 结论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