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0页 |
| 第1章 概述 | 第10-29页 |
| ·引言 | 第10页 |
| ·疲劳裂纹萌生 | 第10-22页 |
| ·疲劳裂纹萌生尺度定义 | 第11-12页 |
| ·疲劳裂纹萌生方式 | 第12页 |
| ·疲劳裂纹萌生位置 | 第12-14页 |
| ·疲劳裂纹萌生寿命 | 第14-19页 |
| ·疲劳裂纹萌生影响因素 | 第19-22页 |
| ·疲劳裂纹扩展 | 第22-27页 |
| ·疲劳裂纹扩展的一般规律 | 第22-23页 |
| ·疲劳短裂纹扩展 | 第23-25页 |
| ·短裂纹向长裂纹扩展 | 第25-27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7-29页 |
| 第2章 GH4133B 合金疲劳裂纹萌生与短裂纹扩展试验 | 第29-44页 |
| ·引言 | 第29-30页 |
| ·材料与试验 | 第30-32页 |
| ·材料成分与试样制备 | 第30-31页 |
| ·疲劳短裂纹扩展试验 | 第31-32页 |
| ·疲劳短裂纹扩展试验结果 | 第32-43页 |
| ·应力比为 0.1 时的疲劳短裂纹扩展试验 | 第34-38页 |
| ·应力比为 0.2 时的疲劳短裂纹扩展试验 | 第38-41页 |
| ·应力比为 0.4 时的疲劳短裂纹扩展试验 | 第41-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3章 GH4133B 合金疲劳裂纹萌生与短裂纹扩展机理 | 第44-60页 |
| ·疲劳裂纹萌生微观机理 | 第45-48页 |
| ·位错理论 | 第45-47页 |
| ·Smith 理论 | 第47-48页 |
| ·疲劳短裂纹扩展模型 | 第48-50页 |
| ·微观结构断裂力学模型 | 第49页 |
| ·位错模型 | 第49-50页 |
| ·疲劳短裂纹扩展微观机理 | 第50-55页 |
| ·持续滑移模型 | 第52页 |
| ·再生核模型 | 第52-53页 |
| ·塑性钝化模型 | 第53页 |
| ·裂尖滑移模型 | 第53-55页 |
| ·GH4311B 合金疲劳短裂纹扩展研究 | 第55-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 第4章 GH4133B 合金疲劳短裂纹向长裂纹扩展机理 | 第60-70页 |
| ·短裂纹与长裂纹分界 | 第60-61页 |
| ·短裂纹向长裂纹过渡区裂纹扩展速率 | 第61-64页 |
| ·GH4133B 合金短裂纹向长裂纹扩展研究 | 第64-68页 |
| ·本章总结 | 第68-70页 |
| 第5章 GH4133B 合金疲劳断口分析 | 第70-82页 |
| ·宏观断口形貌分析 | 第71-72页 |
| ·疲劳源区断口形貌分析 | 第72-73页 |
| ·疲劳裂纹扩展区断口形貌分析 | 第73-78页 |
| ·疲劳短裂纹扩展区断口形貌分析 | 第73-75页 |
| ·疲劳短裂纹向长裂纹过渡区断口形貌分析 | 第75-77页 |
| ·长裂纹扩展区断口形貌分析 | 第77-78页 |
| ·疲劳裂纹瞬断区断口形貌分析 | 第78-80页 |
|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2-85页 |
| ·总结 | 第82-84页 |
| ·展望 | 第84-85页 |
| 参考文献 | 第85-90页 |
| 致谢 | 第90-9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