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4页 |
1. 钙离子和钙调素结合蛋白 | 第11-19页 |
·CA~(2+)和CA~(2+)信号 | 第11-12页 |
·钙调素结合蛋白(CAM BINDING PROTEINS,CAMBPs) | 第12-16页 |
·蛋白激酶 | 第13-14页 |
·转录因子和核蛋白 | 第14页 |
·离子转运体,通道蛋白和膜蛋白 | 第14-16页 |
·CAMBPS的功能 | 第16-19页 |
·CaMBPs对非生物胁迫的应答作用 | 第16-17页 |
·CaMBPs在植物对病原体入侵的作用 | 第17-18页 |
·CaMBPs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18-19页 |
2. 植物凝集素 | 第19-23页 |
·植物凝集素的定义和分类 | 第19-20页 |
·JACALIN-RELATED MANNOSE-BINDING LECTIN家族 | 第20-21页 |
·植物凝集素的功能 | 第21-23页 |
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3-24页 |
第二章 水稻OSMBL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 第24-3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4-29页 |
·植物材料、菌株与质粒 | 第24页 |
·主要仪器 | 第24页 |
·主要试剂及培养基 | 第24-25页 |
·主要试剂 | 第24-25页 |
·主要培养基 | 第25页 |
·实验方法 | 第25-29页 |
·水稻日本晴的处理 | 第25页 |
·RNA的提取与纯化 | 第25-26页 |
·RNA的反转录 | 第26页 |
·OsMBL基因的克隆 | 第26-28页 |
·半定量RT-PCR | 第28-2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9-34页 |
·OSMBL的克隆 | 第29页 |
·OSMBL序列分析 | 第29-31页 |
·核酸序列分析 | 第29-30页 |
·氨基酸序列和蛋白质分析 | 第30-31页 |
·OSMBL的表达分析 | 第31-34页 |
·基于在线数据的OsBML在不同时期水稻器官表达分析 | 第31-32页 |
·不同逆境下的表达 | 第32页 |
·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 | 第32-34页 |
第三章 OSMBL转基因植株的获得及分析 | 第34-5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4-43页 |
·植物材料、菌株和载体 | 第34页 |
·主要试剂和培养基 | 第34-35页 |
·主要试剂 | 第34页 |
·主要培养基 | 第34-35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5页 |
·实验方法 | 第35-43页 |
·pCAMBIA 1300:OsMBL超表达载体以及反向抑制载体的构建 | 第35-37页 |
·pCAMBIA1300:OsMBL-GFP载体的构建 | 第37-38页 |
·pCAMBIA1300:GFP载体的构建 | 第38页 |
·转基因载体转化农杆菌 | 第38-39页 |
·转基因水稻的获得 | 第39-40页 |
·转基因水稻的检测 | 第40页 |
·转基因后代对逆境抗性的初步研究及表型变化 | 第40-41页 |
·水稻原生质体的制备与瞬时转化 | 第41-4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3-52页 |
·PCAMBIA1300:OSMBL超表达载体及反向抑制载体的构建 | 第43页 |
·PCAMBIA1300:OsMBL-GFP载体的构建 | 第43-44页 |
·PCAMBIA1300:GFP载体的构建 | 第44页 |
·转基因植株的获得 | 第44-45页 |
·转基因水稻的检测 | 第45-47页 |
·转基因植株的快速检测 | 第45页 |
·转基因水稻的PCR鉴定 | 第45-46页 |
·转基因后代种子的潮霉素发芽鉴定 | 第46-47页 |
·转基因植株抗性及表型研究 | 第47-50页 |
·超表达植株增强了对部分逆境胁迫的抗性 | 第47-50页 |
·反向抑制表达植株的生育期推迟 | 第50页 |
·OsMBL在水稻日本晴原生质体中的亚细胞定位 | 第50-52页 |
第四章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验证以及融合蛋白的表达、纯化 | 第52-6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2-60页 |
·实验材料、菌株和质粒 | 第52-53页 |
·主要试剂和培养基 | 第53-54页 |
·主要试剂 | 第53页 |
·主要培养基 | 第53-54页 |
·主要仪器 | 第54页 |
·实验方法 | 第54-60页 |
·pGBKT7:OsMBL载体的构建 | 第54页 |
·pGADT7-Rec:OsCaMBP载体的构建 | 第54-55页 |
·含有目的片段载体的转化 | 第55-56页 |
·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表达和纯化 | 第56-59页 |
·双分子荧光互补载体构建 | 第59-6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0-64页 |
·酵母双杂交载体的构建及转化 | 第60-61页 |
·pGBKT7:OsMBL载体的构建 | 第60页 |
·pGADT7-Rec:OsCaMBP载体的构建 | 第60页 |
·酵母转化 | 第60-61页 |
·pGBKT7:OsMBL自转录活性和毒性检测 | 第61页 |
·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融合蛋白的表达及纯化 | 第61-62页 |
·pET-32a:OsMBL | 第61页 |
·pGEX-4T-2:OsCaMBP | 第61-62页 |
·融合蛋白的表达以及纯化 | 第62页 |
·双分子荧光互补载体的构建 | 第62-64页 |
·pSAT1-cCFP-C:OsMBL载体的构建 | 第62-63页 |
·pSAT1-cCFP-N:OsCaMBP载体的构建 | 第63-64页 |
第五章 总结与讨论 | 第64-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