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缩略语表及其英汉对照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7页 |
1 植物光合作用光抑制分子机理 | 第11-15页 |
·活性氧的产生 | 第11-12页 |
·PSⅡ反应中心光破坏分子机理 | 第12-14页 |
·PSⅠ光抑制特点及其分子机理 | 第14-15页 |
2 植物的光保护机制 | 第15-18页 |
·热耗散 | 第15-17页 |
·LHCⅡ磷酸化与光能分配 | 第17页 |
·Mehler反应和活性氧清除系统 | 第17页 |
·光呼吸 | 第17-18页 |
·PSⅡ反应中心活性的降低 | 第18页 |
·硝酸还原代谢 | 第18页 |
·D1蛋白的周转 | 第18页 |
3 D1蛋白的研究进展 | 第18-25页 |
·D1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 第18-19页 |
·D1蛋白的周转 | 第19-20页 |
·与D1蛋白降解相关的蛋白酶 | 第20-22页 |
·Deg蛋白酶的研究进展 | 第22-25页 |
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5-27页 |
第二章 GmDeg1和GmDeg2基因克隆以及表达分析 | 第27-37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7-30页 |
·植物材料 | 第27页 |
·质粒、菌株及主要试剂 | 第27页 |
·植物总RNA的提取 | 第27页 |
·cDNA第一链的合成 | 第27页 |
·GmDeg1和GmDeg2基因克隆 | 第27-28页 |
·序列和系统进化树分析 | 第28-29页 |
·荧光定量分析 | 第29-3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0-36页 |
·基因克隆 | 第30-31页 |
·序列分析和比对 | 第31-34页 |
·系统进化树分析 | 第34-35页 |
·光氧化胁迫下GmDeg1和Gmdeg2的表达分析 | 第35-36页 |
3 讨论 | 第36-37页 |
第三章 GmDeg1和GmDeg2体外表达和活性试验 | 第37-49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7-41页 |
·质粒、菌株及主要试剂 | 第37页 |
·载体构建 | 第37-39页 |
·诱导表达蛋白 | 第39页 |
·亲和纯化蛋白 | 第39-40页 |
·Western Blot验证目的蛋白 | 第40页 |
·蛋白浓缩和蛋白定量 | 第40-41页 |
·蛋白酶活试验 | 第4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1-46页 |
·原核表达载体构建 | 第41-42页 |
·诱导表达蛋白及纯化蛋白 | 第42-44页 |
·蛋白酶活试验 | 第44-46页 |
3 讨论 | 第46-49页 |
第四章 GmDeg1和GmDeg2基因功能验证 | 第49-59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49-53页 |
·植物材料 | 第49页 |
·质粒,菌株及主要试剂 | 第49页 |
·载体构建 | 第49-52页 |
·农杆菌感受态的制备以及转化农杆菌 | 第52页 |
·floral dip法转化拟南芥 | 第52页 |
·转基因苗的筛选及检测 | 第52-53页 |
·PSⅡ光化学效率(Fv/Fm)的测定 | 第5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3-57页 |
·过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转化农杆菌 | 第53-54页 |
·转基因苗的筛选和PCR检测 | 第54-56页 |
·PSⅡ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的测定 | 第56-57页 |
3 讨论 | 第57-59页 |
全文结论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9页 |
附录 | 第69-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