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符号及缩略语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植物油脂合成相关酶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13-21页 |
·光合作用相关酶基因的研究 | 第14页 |
·呼吸作用过程相关酶基因的研究 | 第14-17页 |
·脂肪酸合成途径的相关酶基因的研究 | 第17-19页 |
·Kennedy途径三酰甘油酯(TAGs)的组装过程相关酶基因的研究 | 第19页 |
·转录因子的研究 | 第19-21页 |
·甘油-3-磷酸脱氢酶在油脂生物合成过程中的作用 | 第21-22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2-24页 |
第二章 油菜甘油-3-磷酸脱氢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24-46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24-29页 |
·试剂及材料 | 第24页 |
·油菜总RNA提取及反转录 | 第24-26页 |
·油菜总DNA的提取 | 第26-27页 |
·引物设计及合成 | 第27页 |
·目的基因的PCR扩增、纯化、克隆及测序 | 第27-28页 |
·基因序列分析 | 第28-29页 |
·结果和分析 | 第29-40页 |
·油菜甘油-3-磷酸脱氢酶基因的cDNA扩增 | 第29页 |
·测序结果的聚类分析 | 第29-31页 |
·油菜甘油-3-磷酸脱氢酶基因基因组DNA的扩增 | 第31-33页 |
·甘油-3-磷酸脱氢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编码氨基酸序列的预测 | 第33-39页 |
·甘油-3-磷酸脱氢酶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分析 | 第39-40页 |
·讨论 | 第40-46页 |
·油菜甘油-3-磷酸脱氢酶基因两个拷贝的克隆 | 第40页 |
·油菜甘油-3-磷酸脱氢酶基因编码区全长序列的获得 | 第40-44页 |
·油菜甘油-3-磷酸脱氢酶基因的序列分析 | 第44页 |
·甘油-3-磷酸脱氢酶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分析 | 第44-46页 |
第三章 油菜甘油-3-磷酸脱氢酶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46-56页 |
·甘油-3-磷酸脱氢酶基因在油菜中的组织表达分析 | 第46-50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46-4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8-50页 |
·标准曲线分析 | 第48-49页 |
·甘油-3-磷酸脱氢酶基因在油菜中的组织表达分析 | 第49-50页 |
·甘油-3-磷酸脱氢酶基因在油菜不同发育时期角果中的表达分析 | 第50-52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50-51页 |
·材料及取样设计 | 第50-51页 |
·方法 | 第5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1-52页 |
·甘油-3-磷酸脱氢酶基因在高低含油量的油菜中的表达差异分析 | 第52-55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52-53页 |
·材料和取样 | 第52页 |
·方法 | 第52-5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3-55页 |
·讨论 | 第55-56页 |
·甘油-3-磷酸脱氢酶基因的表达 | 第55页 |
·不同含油量材料RNA池的构建 | 第55-56页 |
第四章 油菜甘油-3-磷酸脱氢酶基因干扰载体和过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56-82页 |
·油菜甘油-3-磷酸脱氢酶基因Hairpin RNA干扰载体的构建 | 第56-73页 |
·材料 | 第56-58页 |
·方法 | 第58-62页 |
·甘油-3-磷酸脱氢酶基因Hairpin RNA干扰载体的设计方案 | 第58-59页 |
·PCR扩增及PCR产物的纯化 | 第59-60页 |
·干扰片段和pEASY-T1载体的连接、大肠杆菌转化 | 第60页 |
·大肠杆菌菌的质粒提取 | 第60页 |
·目的基因及载体的限制性酶切 | 第60-61页 |
·单酶切载体酶切位点末端的去磷酸化及纯化 | 第61页 |
·载体和目标片段的连接反应 | 第61-6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2-73页 |
·pCAMBIA1390双元表达载体Napin启动子的组装 | 第62-64页 |
·在中间载体上构建甘油-3-磷酸脱氢酶基因干扰载体反向重复框 | 第64-69页 |
·干扰载体的反向重复框构与植物表达载体的组装 | 第69-73页 |
·甘油-3-磷酸脱氢酶基因过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73-76页 |
·材料 | 第73页 |
·方法 | 第73页 |
·甘油-3磷酸脱氢酶基因过表达载体的设计方案 | 第73页 |
·PCR扩增、产物回收、酶切、回收纯化、连接、转化 | 第7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73-76页 |
·讨论 | 第76-82页 |
·植物表达载体的启动子选择 | 第76-78页 |
·干扰载体的构建 | 第78-79页 |
·植物超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79-82页 |
第五章 甘油-3-磷酸脱氢酶基因拟南芥和甘蓝型油菜的遗传转化 | 第82-90页 |
·材料 | 第82页 |
·方法 | 第82-86页 |
·农杆菌感受态的制备(电击感受态) | 第82-83页 |
·载体质粒DNA转化农杆菌(电击法) | 第83页 |
·拟南芥的种植 | 第83-84页 |
·甘蓝型油菜Westar的种植 | 第84页 |
·拟南芥的遗传转化 | 第84-85页 |
·转基因拟南芥阳性株的筛选 | 第85页 |
·甘蓝型油菜Westar的转化 | 第85-8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86-88页 |
·植物表达载体的农杆菌转化 | 第86-87页 |
·转基因拟南芥的筛选和分析 | 第87-88页 |
·花序浸染法进行甘蓝型油菜的侵染转化 | 第88页 |
·讨论 | 第88-90页 |
·拟南芥的转基因 | 第88-89页 |
·油菜的转基因 | 第89-90页 |
第六章 全文结论及创新点 | 第90-92页 |
1 全文结论 | 第90页 |
2 创新之处 | 第90-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8页 |
致谢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