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M的WCDMA无线网络监测终端的设计与实现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 ·移动通信技术发展概述 | 第8-10页 |
| ·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现状 | 第8-9页 |
| ·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 | 第9-10页 |
| ·移动通信网络的优化 | 第10-11页 |
| ·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的意义 | 第10页 |
| ·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的现状 | 第10页 |
| ·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的发展趋势 | 第10-11页 |
|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1-12页 |
| 第二章 嵌入式系统和 WCDMA 系统概述 | 第12-20页 |
| ·嵌入式系统简介 | 第12-14页 |
| ·嵌入式系统的定义 | 第12页 |
| ·嵌入式系统的组成 | 第12-13页 |
| ·嵌入式系统的特点 | 第13-14页 |
| ·嵌入式系统的发展趋势 | 第14页 |
| ·WCDMA 系统简介 | 第14-18页 |
| ·WCDMA 发展现状 | 第14-15页 |
| ·WCDMA 的技术特点 | 第15页 |
| ·WCDMA 系统结构 | 第15-18页 |
| ·WCDMA 移动通信系统的优化 | 第18-19页 |
| ·网络优化的主要内容 | 第18页 |
| ·网络优化的流程 | 第18-1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 第三章 监测终端的整体设计方案 | 第20-32页 |
| ·监测终端硬件平台资源介绍 | 第20-24页 |
| ·ARM 处理器概述 | 第20-22页 |
| ·硬件模块构成 | 第22-23页 |
| ·S3C6410 处理器 | 第23页 |
| ·SIM5218A 无线模块 | 第23-24页 |
| ·操作系统的选择 | 第24-25页 |
| ·监测终端的整体设计 | 第25-28页 |
| ·无线网络感知系统的整体架构 | 第25-27页 |
| ·监测终端的结构设计 | 第27-28页 |
|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的详细设计 | 第28-31页 |
| ·升级模块 | 第28-29页 |
| ·数据收发模块 | 第29-31页 |
| ·功能测试模块 | 第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四章 监测终端底层软件的移植 | 第32-50页 |
| ·软件开发环境的搭建 | 第32-34页 |
| ·宿主机 Linux 系统的安装 | 第32-33页 |
| ·主机与开发板的通信 | 第33-34页 |
| ·安装交叉编译器 | 第34-36页 |
| ·交叉编译器的安装 | 第35页 |
| ·在集成开发环境中使用交叉编译器 | 第35-36页 |
| ·移植 Bootloader | 第36-40页 |
| ·Bootloader 简介 | 第36-38页 |
| ·U-Boot 简介 | 第38页 |
| ·U-Boot 的移植 | 第38-40页 |
| ·移植 Linux 内核 | 第40-47页 |
| ·Linux 内核的构成 | 第40-41页 |
| ·Linux 内核的配置编译 | 第41-45页 |
| ·无线模块驱动移植 | 第45-47页 |
| ·制作文件系统 | 第47-49页 |
| ·文件系统概述 | 第47页 |
| ·文件系统制作工具 | 第47-48页 |
| ·文件系统的制作 | 第48-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第五章 网络功能测试的实现与验证 | 第50-64页 |
| ·相关技术介绍 | 第50-53页 |
| ·串口协议 | 第50-51页 |
| ·PPP 协议 | 第51-52页 |
| ·Socket 网络通信 | 第52-53页 |
| ·PING 指令 | 第53页 |
| ·Ping 功能测试的具体实现 | 第53-62页 |
| ·设置串口参数 | 第53-55页 |
| ·建立 PPP 连接 | 第55-57页 |
| ·Socket 通信端口的建立 | 第57-59页 |
| ·解析测试脚本 | 第59-60页 |
| ·Ping 功能的实现 | 第60-62页 |
| ·记录测试信息 | 第62页 |
| ·网络功能测试验证 | 第62-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64页 |
| ·后续工作展望 | 第64-66页 |
| 致谢 | 第66-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