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数据通信论文--数据传输技术论文

基于RocketIO高速串行通信接口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5页
目录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1页
   ·研究背景与目的第7-8页
   ·研究历史与现状第8-9页
   ·论文主要内容及结构第9-11页
第二章 高速串行通信的相关技术第11-23页
   ·串行通信第11-12页
   ·高速数字信号第12-13页
   ·高速信号传输接口标准第13-17页
     ·低压差分信号第14-16页
     ·电流模式逻辑第16-17页
   ·多相相位技术第17-19页
   ·同步技术第19-22页
     ·系统同步第19-20页
     ·源同步第20-21页
     ·自同步第21-22页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三章 RocketIO高速串行收发回环的设计与实现第23-45页
   ·高速串行收发器概述第23-25页
   ·高速串行收发器工作原理第25-37页
     ·时钟第25-27页
     ·复位第27-28页
     ·发送器第28-32页
     ·接收器第32-37页
   ·高速串行收发回环的设计与实现第37-43页
     ·回环介绍第37-39页
     ·四种回环的设计与实现第39-43页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四章 高速串行通信接口的设计与实现第45-59页
   ·高速串行通信接口的设计第45-52页
     ·差分接收器第47-48页
     ·数据时钟恢复(CDR)第48-49页
     ·Comma 检测和对齐第49-50页
     ·串并转换第50-51页
     ·相位对齐第51-52页
   ·高速串行通信接口模块的实现第52-55页
     ·差分接收端口的实现第52-53页
     ·CDR 的实现第53页
     ·Comma 检测与对齐的实现第53-54页
     ·串并转换的实现第54-55页
   ·高速串行通信接口的实现第55-58页
     ·高速串行通信接口的仿真结果第55-56页
     ·高速串行通信接口的板上实现结果第56-57页
     ·误比特率分析第57-58页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59-61页
   ·总结第59页
   ·展望第59-61页
致谢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7页
攻读研究生期间参加科研及发表论文情况第67-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压缩感知的空域信号DOA估计研究
下一篇:基于ARM的WCDMA无线网络监测终端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