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 ·金刚石材料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 ·有关金刚石色心的简要介绍 | 第12-13页 |
| ·金刚石色心 | 第12页 |
| ·理想单光子源 | 第12-13页 |
| ·金刚石单光子源器件的实验室合成方法 | 第13-14页 |
| ·化学气相沉积法 | 第13页 |
| ·离子注入法 | 第13-14页 |
| ·金刚石色心的研究进展 | 第14-19页 |
| ·研究目的及本论文章节安排 | 第19-23页 |
| ·研究目的 | 第19-20页 |
| ·本论文章节安排 | 第20-23页 |
| 第二章 密度泛函理论 | 第23-31页 |
| ·引言 | 第23页 |
| ·绝热近似 | 第23-24页 |
| ·单电子近似和 Kohn-Sham 方程 | 第24-27页 |
| ·交换关联泛函 | 第27-29页 |
| ·第一性原理软件 VASP 简介 | 第29-31页 |
| 第三章 Cr 基金刚石色心的结构稳定性及其电子结构 | 第31-41页 |
| ·研究背景简介 | 第31-32页 |
| ·计算细节及模型 | 第32-3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3-39页 |
| ·单个 Cr 掺杂金刚石的稳定性 | 第33-34页 |
| ·(Cr,O),(Cr,N)和(Cr,N,O)共掺杂金刚石的稳定性 | 第34-37页 |
| ·缺陷结构的电子结构 | 第37-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 第四章 表面的化学修饰对金刚石 NV 色心的光学性能的影响 | 第41-51页 |
| ·研究背景简介 | 第41页 |
| ·计算细节及模型 | 第41-44页 |
| ·计算细节 | 第41-42页 |
| ·吸附构型 | 第42-4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4-49页 |
| ·干净的金刚石(001)-(2×1)重构表面 | 第44页 |
| ·吸附氢的(001)-(2×1)金刚石表面 | 第44-45页 |
| ·吸附羟基的(001)-(2×1)金刚石表面 | 第45-46页 |
| ·吸附氟的(001)-(2×1)金刚石表面 | 第46-47页 |
| ·吸附氨以及氨基的(001)-(2×1)金刚石表面 | 第47页 |
| ·吸附化学基团对 NV 色心光学性能的影响 | 第47-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1-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6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1-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附件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