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引言 | 第10页 |
| ·微热管原理及其制造工艺 | 第10-12页 |
| ·微热管原理 | 第10-11页 |
| ·微热管制造工艺 | 第11-12页 |
| ·管材旋锻缩径成形及其缺陷的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 ·本论文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论文的选题来源 | 第16页 |
| ·研究目标 | 第16页 |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微小型薄壁铜管旋锻缩径及有限元模拟理论基础 | 第18-35页 |
| ·引言 | 第18页 |
| ·微小型薄壁铜管旋锻缩径工艺分析 | 第18-30页 |
| ·旋锻缩径的工艺原理 | 第18-21页 |
| ·旋锻缩径工艺的运动学分析 | 第21-26页 |
| ·旋锻缩径工艺的力学分析 | 第26-30页 |
| ·有限元基本理论 | 第30-33页 |
| ·有限元法的基本路线 | 第31页 |
| ·有限元方法的选择 | 第31-32页 |
| ·屈服准则 | 第32页 |
| ·弹塑性本构关系 | 第32-33页 |
| ·有限元方程的求解过程 | 第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 第三章 微小型薄壁铜管旋锻缩径工艺有限元模拟 | 第35-62页 |
| ·引言 | 第35页 |
| ·微小型薄壁铜管旋锻缩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5-42页 |
| ·MSC.Marc 简介 | 第35-36页 |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6-42页 |
| ·微小型薄壁铜管旋锻缩径有限元模拟结果分析 | 第42-61页 |
| ·变形特征 | 第42-44页 |
| ·应力分布 | 第44-47页 |
| ·应变分布 | 第47-50页 |
| ·载荷情况 | 第50页 |
| ·参数影响规律 | 第50-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第四章 微小型薄壁铜管旋锻缩径自动设备的开发 | 第62-73页 |
| ·引言 | 第62页 |
| ·自动缩径设备整体设计 | 第62-63页 |
| ·进给结构设计 | 第63-64页 |
| ·模头结构设计 | 第64-68页 |
| ·V 形带设计 | 第64-65页 |
| ·主轴设计校核 | 第65-68页 |
| ·轴承校核 | 第68页 |
| ·送料结构设计 | 第68-69页 |
| ·控制系统设计 | 第69-71页 |
| ·设备制造装配 | 第71-72页 |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 第五章 微小型薄壁铜管旋锻缩径成形质量的实验分析 | 第73-85页 |
| ·引言 | 第73页 |
| ·实验规划 | 第73-74页 |
| ·参数评定 | 第73-74页 |
| ·材料制备 | 第74页 |
| ·实验流程 | 第74页 |
| ·实验目标 | 第74页 |
| ·模头运动实验分析 | 第74-76页 |
| ·理论计算 | 第75页 |
| ·测量与分析 | 第75-76页 |
| ·旋锻缩径实验结果分析 | 第76-84页 |
| ·成形特征 | 第76-77页 |
| ·参数影响分析 | 第77-83页 |
| ·有限元与实验结果对比 | 第83-84页 |
|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 结论 | 第85-87页 |
| 参考文献 | 第87-9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2-93页 |
| 致谢 | 第93-94页 |
| 附件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