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哈互译中的文化背景问题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19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 ·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3-14页 |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4-16页 |
| ·汉哈文化背景的分类 | 第16-19页 |
| ·物质文化 | 第16-17页 |
| ·非物质文化 | 第17-19页 |
| 第2章 翻译与文化背景 | 第19-25页 |
| ·文化、语言与翻译的关系 | 第19-21页 |
| ·文化与语言的关系 | 第19-20页 |
| ·语言与翻译的关系 | 第20页 |
| ·文化与翻译的关系 | 第20-21页 |
| ·文化背景的存在类型 | 第21-22页 |
| ·文化背景的对应 | 第21页 |
| ·文化背景的差异 | 第21-22页 |
| ·文化背景的空缺 | 第22页 |
| ·汉哈语文化背景的对应 | 第22-25页 |
| ·熟语 | 第23页 |
| ·文化意象 | 第23-24页 |
| ·日常物品名称和生活用语 | 第24-25页 |
| 第3章 汉语和哈萨克语文化背景差异 | 第25-44页 |
| ·汉哈两种文化背景差异涉及的内容 | 第25-33页 |
| ·物质文化方面的差异 | 第25-26页 |
| ·行为文化方面的差异 | 第26-28页 |
| ·意识文化方面的差异 | 第28-32页 |
| ·历史文化方面的差异 | 第32-33页 |
| ·文化背景差异对汉哈互译的影响 | 第33-36页 |
| ·思维差异对汉哈互译的影响 | 第34-35页 |
| ·文化意象差异对汉哈互译的影响 | 第35-36页 |
| ·汉语哈萨克语文化背景差异问题的翻译策略 | 第36-39页 |
| ·归化 | 第36页 |
| ·异化 | 第36-37页 |
| ·归化与异化策略的选择 | 第37-39页 |
| ·影响译者翻译策略的因素 | 第39-44页 |
| ·目的论与策略选择 | 第39-42页 |
| ·其他因素 | 第42-44页 |
| 第4章 汉哈互译中的文化空缺现象 | 第44-58页 |
| ·词汇空缺 | 第44-45页 |
| ·导致词汇空缺的因素 | 第44-45页 |
| ·文化空缺词的划分 | 第45-53页 |
| ·文化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 | 第45-46页 |
| ·完全空缺词 | 第46-49页 |
| ·部分空缺词 | 第49-53页 |
| ·汉哈翻译中的文化空缺词汇的翻译方法与技巧 | 第53-58页 |
| ·文化空缺词的翻译方法 | 第53-56页 |
| ·文化空缺词的翻译技巧 | 第56-58页 |
| 结论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 后记 | 第62-6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