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7页 |
摘要 | 第7-8页 |
1 文献综述 | 第8-14页 |
·小麦初生根系研究 | 第8-10页 |
·初生根的发生、生长与分布 | 第8页 |
·初生根的形态特征与生理功能 | 第8-9页 |
·初生根与籽粒产量形成的关系 | 第9-10页 |
·小麦次生根系研究 | 第10-14页 |
·次生根的发生、生长与分布 | 第10-11页 |
·次生根的形态特征与生理功能 | 第11-12页 |
·次生根与籽粒产量形成的关系 | 第12-14页 |
2 引言 | 第14-15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15-17页 |
·供试材料 | 第15页 |
·试验设计与田间管理 | 第15页 |
·测定项目与分析方法 | 第15-16页 |
·取样时期及分析项目 | 第15-16页 |
·根样冲洗方法 | 第16页 |
·测定分析方法 | 第16页 |
·统计分析方法 | 第16-17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17-42页 |
·小麦主茎次生根与分蘖次生根发育的差异 | 第17-21页 |
·单株次生根数的差异 | 第17页 |
·单株根体积的差异 | 第17-18页 |
·单株根干重的差异 | 第18-19页 |
·根冠比的差异 | 第19页 |
·根系活力的差异 | 第19-20页 |
·根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差异 | 第20页 |
·根中全氮含量的差异 | 第20-21页 |
·小麦主茎次生根与分蘖次生根对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第21-24页 |
·对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 第21-22页 |
·对籽粒淀粉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 | 第22页 |
·对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第22-23页 |
·对籽粒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第23-24页 |
·小麦主茎与分蘖次生根系性状与籽粒产量及品质的相关分析 | 第24-36页 |
·主茎次生根系性状与籽粒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 第24-27页 |
·分蘖次生根系性状与籽粒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 第27-30页 |
·主茎次生根系性状与籽粒淀粉及其组分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 第30-32页 |
·分蘖次生根系性状与籽粒淀粉及其组分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 第32-34页 |
·主茎与分蘖次生根系性状与籽粒蛋白质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 第34-36页 |
·小麦初生根对生育后期干物质积累及籽粒产量与品质的贡献 | 第36-42页 |
·对根系与地上部干重的贡献 | 第36-37页 |
·对根系与地上部可溶性糖含量的贡献 | 第37-39页 |
·对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贡献 | 第39-40页 |
·对籽粒淀粉及其组分含量的贡献 | 第40页 |
·对籽粒可溶性糖含量的贡献 | 第40-42页 |
5 结论与讨论 | 第42-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1页 |
英文摘要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