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绪论 | 第7-13页 |
一、《幽明录》的成书、文学地位及其版本 | 第7-8页 |
(一) 作者与内容 | 第7页 |
(二) 文学地位 | 第7-8页 |
(三) 版本 | 第8页 |
二、《幽明录》的语言研究综述 | 第8-9页 |
(一) 《幽明录》语言研究的已有成果 | 第8页 |
(二) 《幽明录》量词研究的现状及其意义 | 第8-9页 |
三、汉语量词研究概况 | 第9-10页 |
(一) 量词正名史 | 第9-10页 |
(二) 量词研究成果概述 | 第10页 |
四、《幽明录》量词的分类标准 | 第10-13页 |
第一章 《幽明录》量词类型 | 第13-37页 |
第一节 《幽明录》的名量词 | 第13-34页 |
一、天然量词 | 第13-24页 |
(一) 个体量词 | 第13-22页 |
(二) 集体量词 | 第22-24页 |
二、人工量词 | 第24-34页 |
(一) 度量衡量词 | 第24-28页 |
(二) 时间量词 | 第28-32页 |
(三) 临时量词 | 第32-34页 |
第二节 《幽明录》的动量词 | 第34-37页 |
第二章 《幽明录》量词的特点 | 第37-56页 |
第一节 《幽明录》量词使用情况概述 | 第37-38页 |
第二节 《幽明录》量词的语法特征 | 第38-51页 |
一、《幽明录》名量词的语法特征 | 第38-47页 |
(一) 《幽明录》名量词的组合功能 | 第38-41页 |
(二) 《幽明录》名量词的句法功能 | 第41-44页 |
(三) 《幽明录》名量词的词法特征 | 第44-45页 |
(四) 《幽明录》名量称数法 | 第45-47页 |
二、《幽明录》动量词的语法特征 | 第47-51页 |
(一) 《幽明录》动量词的组合功能 | 第48-49页 |
(二) 《幽明录》动量词的句法功能 | 第49-50页 |
(三) 《幽明录》动量称数法 | 第50-51页 |
第三节 《幽明录》量词的语义特征 | 第51-56页 |
一、《幽明录》名量词的语义特征 | 第51-54页 |
(一) 《幽明录》名量词语义特征的静态分析 | 第51-52页 |
(二) 《幽明录》名量词语义特征的动态分析 | 第52-54页 |
二、《幽明录》动量词的语义特征 | 第54-56页 |
(一) 动量词与动词的搭配选择关系 | 第54-55页 |
(二) 动量词与数词的搭配选择关系 | 第55-56页 |
第三章 《幽明录》量词的对比研究 | 第56-68页 |
第一节 历时对比研究 | 第56-64页 |
一、《幽明录》量词与先秦两汉量词对比研究 | 第56-58页 |
二、《幽明录》量词与唐五代量词对比研究 | 第58-60页 |
(一) 唐五代量词对《幽明录》量词的新发展 | 第58-60页 |
(二) 唐五代量词对《幽明录》量词的淘汰 | 第60页 |
三、《幽明录》量词与现代汉语量词对比研究 | 第60-64页 |
(一) 已消亡的量词 | 第60-62页 |
(二) 沿用至今但有了新发展的量词 | 第62-64页 |
第二节 共时对比研究 | 第64-68页 |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量词发展概况 | 第64-65页 |
二、《幽明录》与《世说新语》、《三国志》量词对比研究 | 第65-68页 |
结语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附录 | 第73-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8-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