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1 引言 | 第12-17页 |
|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12页 |
|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2-13页 |
|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技术路线 | 第14页 |
| ·论文工作量 | 第14-16页 |
| ·研究成果 | 第16-17页 |
| 2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7-28页 |
| ·大地构造背景 | 第17-18页 |
| ·构造单元划分 | 第18-19页 |
| ·构造演化特征 | 第19-21页 |
| ·初陷期(Es_4) | 第19-20页 |
| ·深陷期(Es_3) | 第20页 |
| ·收缩期(Es_2-Es_1) | 第20-21页 |
| ·衰亡期(Ed) | 第21页 |
| ·拗陷期(Ng-Q) | 第21页 |
| ·构造变换特征 | 第21-25页 |
| ·构造变换的概念与分类 | 第22-23页 |
| ·东濮凹陷变换构造划分 | 第23-25页 |
| ·沙三上变换构造发育特征 | 第25页 |
| ·地层发育特征 | 第25-28页 |
| ·沙四段 | 第25页 |
| ·沙三段 | 第25-27页 |
| ·沙二段 | 第27页 |
| ·沙一段 | 第27-28页 |
| 3 层序地层划分与地层格架的建立 | 第28-39页 |
| ·层序地层学概述 | 第28-29页 |
| ·东濮凹陷北部层序划分方法 | 第29页 |
| ·井震结合层序划分 | 第29页 |
| ·波组对比,多区块闭合 | 第29页 |
| ·强调构造影响,剔除反射假相 | 第29页 |
| ·盐湖盆地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 | 第29-35页 |
| ·钻井层序界面识别与层序划分 | 第30-33页 |
| ·地震层序界面识别与划分 | 第33-35页 |
| ·东濮凹陷北部沙三上层序格架的建立 | 第35页 |
| ·层序发育特征及模式 | 第35-39页 |
| ·陈营南-文明寨-六塔层序发育模式(北区模式) | 第36-37页 |
| ·前梨园-胡状集层序发育模式(中区模式) | 第37-38页 |
| ·白庙-庆祖集层序发育模式(南区模式) | 第38-39页 |
| 4 沉积相类型及其特征 | 第39-57页 |
| ·岩心精细观察与描述 | 第39-42页 |
| ·槽状交错层理 | 第39-40页 |
| ·板状交错层理 | 第40页 |
| ·平行层理 | 第40页 |
| ·块状层理 | 第40-41页 |
| ·流水和浪成沙纹层理 | 第41页 |
| ·复合层理 | 第41页 |
| ·水平层理 | 第41-42页 |
| ·包卷层理与变形构造 | 第42页 |
| ·生物化石及遗迹化石 | 第42页 |
| ·黄铁矿纹层和植物茎干 | 第42页 |
| ·岩相及测井相模板的建立 | 第42-47页 |
| ·沉积相类型及其特征 | 第47-55页 |
| ·扇三角洲 | 第47-48页 |
| ·正常三角洲 | 第48-50页 |
| ·辫状河三角洲 | 第50-51页 |
| ·风暴沉积 | 第51-52页 |
| ·湖泊沉积 | 第52-54页 |
| ·浊积扇沉积 | 第54-55页 |
| ·东濮凹陷北部沉积模式 | 第55-57页 |
| 5 沉积体系与砂体类型研究 | 第57-68页 |
| ·物源体系分析 | 第57-59页 |
| ·砾石分布特征及物源分析 | 第57-58页 |
| ·重矿物组合分布特征及物源分析 | 第58页 |
| ·中央凸起带物源分析 | 第58页 |
| ·沙三上物源方向及总体特征 | 第58-59页 |
| ·各中期基准面半旋回内沉积体系展布特征 | 第59-63页 |
| ·Es_3-MSC1 上升半旋回沉积体系的平面展布 | 第60-61页 |
| ·Es_3-MSC1 下降半旋回沉积体系的平面展布 | 第61页 |
| ·Es_3-MSC2 上升半旋回沉积体系的平面展布 | 第61-62页 |
| ·Es_3-MSC2 下降半旋回沉积体系的平面展布 | 第62-63页 |
| ·有利砂体类型及特征 | 第63-68页 |
| ·三角洲前缘砂体 | 第63-65页 |
|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 | 第65-66页 |
| ·扇三角洲前缘砂体 | 第66页 |
| ·湖泊砂体 | 第66-68页 |
| 6 控砂机制分析与有利砂体发育区带预测 | 第68-83页 |
| ·多元控砂机制分析 | 第68-75页 |
| ·构造带类型控砂分析 | 第68-71页 |
| ·变换构造控砂分析 | 第71-72页 |
| ·古地形、古气候和古水深对砂体发育的影响 | 第72-73页 |
| ·沉积相类型控砂分析 | 第73-75页 |
| ·有利砂体发育区带预测 | 第75-80页 |
| ·各中期基准面半旋回砂体展布特征 | 第75-77页 |
| ·各中期基准面半旋回有利砂体预测 | 第77-80页 |
| ·有利岩性圈闭发育区带预测 | 第80-83页 |
| ·岩性圈闭类型 | 第80-81页 |
| ·有利岩性圈闭分布预测 | 第81-83页 |
| 结论与认识 | 第83-84页 |
| 致谢 | 第84-85页 |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 个人简历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