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陵川王莽岭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类型及成因分析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1 引言 | 第9-15页 |
| ·选题依据及其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陵川地质遗迹的研究历史 | 第12-13页 |
| ·研究思路主要工作方法及工作量 | 第13-15页 |
| 2 地质公园概况 | 第15-23页 |
| ·地质公园的地理位置与园区范围 | 第15-16页 |
|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6-23页 |
| ·地层 | 第16-18页 |
| ·区域构造 | 第18-20页 |
| ·岩浆活动 | 第20-21页 |
| ·区域地质发展史 | 第21-23页 |
| 3 陵川王莽岭地质公园的主要地质遗迹 | 第23-34页 |
| ·岩溶地貌 | 第23-27页 |
| ·地表岩溶类型与分布 | 第23-25页 |
| ·地下岩溶类型与分布 | 第25-27页 |
| ·丰富的地质构造类型 | 第27-28页 |
| ·沉积类地质遗迹 | 第28-31页 |
| ·沉积构造遗迹 | 第28-30页 |
| ·其他沉积类遗迹 | 第30-31页 |
| ·水体瀑布景观 | 第31-32页 |
| ·规模宏大的峡谷 | 第32页 |
| ·古生物类遗迹 | 第32-34页 |
| 4 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 | 第34-49页 |
| ·影响地貌形成的主要因素 | 第34-37页 |
| ·构造因素 | 第34-35页 |
| ·岩石—地层因素 | 第35-36页 |
| ·古气候、水动力作用和重力崩塌等因素 | 第36-37页 |
| ·典型地质遗迹的成因分析 | 第37-44页 |
| ·岩溶地貌形成条件与形成过程 | 第37-39页 |
| ·峡谷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 | 第39-41页 |
| ·夷平面的形成 | 第41-44页 |
| ·地貌景观的国内外对比 | 第44-49页 |
| ·太行山地区的地貌对比 | 第44-45页 |
| ·华北燕山地区的地貌对比 | 第45-46页 |
| ·典型地貌景观对比 | 第46-48页 |
| ·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的“谷中谷”地貌 | 第48-49页 |
| 5 3S 技术在地质公园三维地貌可视化中的应用 | 第49-58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49-50页 |
| ·技术路线及遥感技术的处理 | 第50-54页 |
| ·遥感数据的融合和几何校正 | 第51-52页 |
| ·遥感图像的增强 | 第52-54页 |
| ·三维可视化分析 | 第54-58页 |
| ·SRTM 数据的预处理分析 | 第54-55页 |
| ·三维可视化效果及应用 | 第55-58页 |
| 6 结论 | 第58-60页 |
| ·论文成果 | 第58页 |
| ·存在问题 | 第58-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 个人简历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