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 第9-13页 |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 | 第13-14页 |
·研究问题 | 第13页 |
·研究假设 | 第13-14页 |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研究意义与创新性 | 第15-16页 |
·理论意义 | 第15页 |
·现实意义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社会资本与个人在线桥接型社会资本 | 第16-23页 |
·社会资本概念层次 | 第16-21页 |
·微观个人层面 VS 宏观集体层面 | 第16-18页 |
·在线层面 VS 离线层面(Online 与 Offline) | 第18-20页 |
·桥接型 VS 黏接型(Bridging 与 Bonding) | 第20-21页 |
·个人在线桥接型社会资本 | 第21-23页 |
第三章 个人在线桥接型社会资本在微博中的获得 | 第23-35页 |
·社会资本理论与模型 | 第23-25页 |
·社会资本理论 | 第23-24页 |
·社会资本理论模型 | 第24-25页 |
·微博及其媒介特性 | 第25-29页 |
·微博发展历程简介 | 第25-26页 |
·微博中的异质性资源 | 第26-28页 |
·微博独特的媒介特性——“背对脸”的交互方式 | 第28-29页 |
·微博使用者在线桥接型社会资本的获得模型 | 第29-35页 |
·微博中个人在线桥接型社会资本形成的结构基础 | 第29-30页 |
·微博使用者在线桥接型社会资本的获得模型 | 第30-31页 |
·“异质性资源”与“个人在线桥接型社会资本” | 第31-33页 |
·从“背对脸”到“嵌套性”——对于可获取性结构机会的探讨 | 第33-35页 |
第四章 个人在线桥接型社会资本微博中的获得途径 | 第35-41页 |
·深度访谈的设计 | 第35-37页 |
·访谈目的 | 第35页 |
·访谈对象 | 第35-36页 |
·访谈提纲 | 第36-37页 |
·访谈结果的分析 | 第37-41页 |
·访谈对象基本状况分析 | 第37-38页 |
·个人在线桥接型社会资本获得途径分析 | 第38-41页 |
第五章 个人在线桥接型社会资本微博中获得的差异性探究 | 第41-57页 |
·研究假设与研究方法 | 第41-50页 |
·研究理论基础 | 第41-43页 |
·研究变量及变量的操作化定义与测量 | 第43-48页 |
·研究设计:研究方法、研究对象、问卷设计、研究过程 | 第48-50页 |
·研究数据分析 | 第50-57页 |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50-53页 |
·差异性检定分析 | 第53-5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思考 | 第57-59页 |
·研究结论 | 第57-58页 |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附录 | 第64-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目录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