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技术经济分析的燃煤电厂脱硝电价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7页 |
| ·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15-16页 |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外部性理论与脱硝电价的提出 | 第17-23页 |
| ·外部性理论 | 第17-20页 |
| ·外部性的概念 | 第17-18页 |
| ·外部性的解决方法 | 第18-20页 |
| ·脱硝电价 | 第20-22页 |
| ·脱硝电价的必要性 | 第20-21页 |
| ·已实施的脱硫电价的积极作用 | 第21-22页 |
| ·脱硝电价政策的出台 | 第22页 |
| ·本章小节 | 第22-23页 |
| 第三章 氮氧化物的生成机理及影响因素 | 第23-28页 |
| ·燃煤电厂氮氧化物的生成机理 | 第23-24页 |
| ·热力型 | 第23-24页 |
| ·燃料型 | 第24页 |
| ·快速型 | 第24页 |
| ·影响燃煤电厂氮氧化物排放的主要因素 | 第24-27页 |
| ·燃煤种类 | 第25页 |
| ·炉膛结构参数 | 第25-26页 |
| ·系统的排渣方式和运行方式 | 第26-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四章 主要脱硝工艺的技术经济分析 | 第28-52页 |
| ·主要的脱硝工艺 | 第28-33页 |
| ·燃烧过程中脱硝 | 第28-29页 |
| ·烟气脱硝 | 第29-33页 |
| ·同时脱硫脱硝工艺 | 第33页 |
| ·技术经济分析模型的确定 | 第33-40页 |
| ·常用的技术经济分析模型 | 第33-37页 |
| ·投影寻踪综合评价法 | 第37-40页 |
| ·指标体系建立 | 第40-48页 |
| ·指标体系的概念及建立原则 | 第40-42页 |
| ·有的国内外指标体系 | 第42-45页 |
| ·各指标体系的优缺点分析 | 第45页 |
| ·主要脱硝工艺技术经济分析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45-48页 |
| ·主要脱硝工艺的技术经济分析 | 第48-51页 |
| ·主要脱硝工艺 | 第48-49页 |
| ·各工艺技术经济参数 | 第49页 |
| ·数据预处理 | 第49-50页 |
| ·优化投影指标函数 | 第50页 |
| ·构建脱硝工艺综合评价指数Ⅰ | 第50-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第五章 基于净现值的脱硝电价计算模型 | 第52-57页 |
| ·脱硝电价计算的主要方法与模型 | 第52页 |
| ·基于净现值的燃煤电厂SCR脱硝电价模型 | 第52-56页 |
| ·净现值 | 第52-53页 |
| ·SCR脱硝工艺现金流入 | 第53-54页 |
| ·SCR脱硝工艺现金流出 | 第54-56页 |
| ·SCR脱硝工艺净现值 | 第56页 |
| ·本章小节 | 第56-57页 |
| 第六章 脱硝电价的计算与结果分析 | 第57-75页 |
| ·典型机组的脱硝电价 | 第57-71页 |
| ·1000MW新建机组 | 第58-60页 |
| ·1000MW老机组改造 | 第60-62页 |
| ·600MW新建机组 | 第62-64页 |
| ·600MW老机组改造 | 第64-66页 |
| ·300MW新建机组 | 第66-69页 |
| ·300MW老机组改造 | 第69-71页 |
| ·结果分析 | 第71-74页 |
| ·脱硝电价 | 第71-72页 |
| ·项目固定投资比例 | 第72-74页 |
| ·本章小节 | 第74-75页 |
| 第七章 总结 | 第75-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 附录 | 第81-84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84-85页 |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