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基于新农村建设视角的贫困山区乡风文明建设研究--以湖北省秭归县为例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0页
1. 绪论第10-18页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6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6页
   ·研究目的、方法和数据来源第16-18页
     ·研究目的第16-17页
     ·研究方法第17页
     ·数据来源第17-18页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第18页
     ·研究的创新点第18页
     ·研究的不足之处第18页
2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第18-22页
   ·相关概念界定第18-21页
     ·贫困第18-19页
     ·贫困山区第19页
     ·新农村第19-20页
     ·乡风文明第20-21页
   ·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1-22页
     ·马克思主义关于农民教育的理论第21页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第21-22页
     ·人力资本及人力资本投资理论第22页
3. 贫困山区新农村中乡风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第22-25页
   ·乡风文明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第22-24页
     ·乡风文明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第22-23页
     ·乡风文明建设是贫困山区生产发展的重要动力第23页
     ·乡风文明建设是深化农村民主政治的重要基础第23-24页
     ·乡风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重要保证第24页
   ·乡风文明建设是贫困山区新阶段扶贫的有力支撑第24-25页
     ·乡风文明建设是实现扶贫方式转变的重要基础第24-25页
     ·乡风文明建设是破解落后文化致贫的有效措施第25页
     ·乡风文明建设是提高农民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第25页
4. 贫困山区乡风文明建设的现状与特征——以湖北省秭归县为例第25-41页
   ·秭归县经济社会发展概况第25-27页
     ·灾害多发地带,地理环境受制约第26页
     ·收入差距较大,经济基础较薄弱第26-27页
     ·贫困程度较深,社会发展较落后第27页
   ·秭归县乡风文明的总体状况第27-36页
     ·文化活动逐渐丰富,但不良文化渗透严重第28-29页
     ·思想观念逐步开放,但传统美德有所淡化第29-31页
     ·科学文化意识增强,但农技技能培训不足第31-33页
     ·生活方式趋向文明,但人情消费负担过重第33-34页
     ·乡村风气总体向好,但不良现象仍然存在第34-36页
   ·影响贫困山区乡风文明建设的因素分析第36-41页
     ·农民主体较弱,参与程度低第36-37页
     ·政府主导不够,组织力度弱第37-39页
     ·客观环境脆弱,支持条件差第39-41页
5 加强贫困山区乡风文明建设的对策及建议第41-53页
   ·贫困山区乡风文明建设的重点及难点第41-42页
     ·重点在于提高农民基本素质第41页
     ·难点在于化解资金瓶颈矛盾第41-42页
   ·贫困山区乡风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第42-44页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第42页
     ·坚持“因地制宜”原则第42-43页
     ·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原则第43页
     ·坚持“统筹规划、城乡互动”原则第43-44页
   ·贫困山区乡风文明建设的实现路径第44-53页
     ·健全机构,优化乡风文明建设的组织体系第44-45页
     ·整合资源,拓宽乡风文明建设的投入渠道第45-49页
     ·培育人才,提升乡风文明建设的人力资本第49-50页
     ·创新载体,激发乡风文明建设的创建活力第50-52页
     ·完善制度,健全乡风文明建设的考评机制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致谢第56-57页
附录第57-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基于北京市朝阳区的调研分析
下一篇:“80”后高学历群体与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婚恋观对比研究--基于湖北省武汉市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