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自主学习系统的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1 高中物理新课程背景下的自主学习 | 第13-18页 |
·高中物理新课程 | 第13-14页 |
·课程性质 | 第13页 |
·课程目标 | 第13页 |
·课程设置 | 第13页 |
·课程理念 | 第13-14页 |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物理自主学习 | 第14-15页 |
·自主学习 | 第14页 |
·自主学习的特点 | 第14-15页 |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物理自主学习 | 第15页 |
·高中物理自主学习系统的实现原理 | 第15-17页 |
·教师在自主学习中的角色定位 | 第15-16页 |
·高中物理自主学习系统的实现原理 | 第16页 |
·自主学习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本研究的价值和内容 | 第17-18页 |
·研究价值 | 第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2 多维试题数据库的设计 | 第18-24页 |
·对“多维试题数据库”模型的认识 | 第18-20页 |
·多维试题数据库模型 | 第18-19页 |
·试题参考系 | 第19页 |
·试题视角 | 第19页 |
·试题关系 | 第19-20页 |
·试题参数的维度化 | 第20页 |
·系统的智能管理 | 第20页 |
·试题数据库的设计原则 | 第20-22页 |
·原则之一:数据库操作的代码化 | 第21页 |
·原则之二:试题存储与参数设置相分离 | 第21页 |
·原则之三:试题参数的维度化 | 第21-22页 |
·原则之四:系统功能与开发工作量的均衡原则 | 第22页 |
·原则之五:多维查询的优化 | 第22页 |
·试题数据库的具体实现 | 第22-24页 |
·数据库的结构 | 第22-23页 |
·数据库的创建 | 第23页 |
·数据表的创建 | 第23-24页 |
3 自主学习实现的理论、模型 | 第24-27页 |
·理论之一:建构主义 | 第24页 |
·建构主义的基本内容 | 第24页 |
·建构主义的指导意义 | 第24页 |
·理论之二:元认知 | 第24-25页 |
·元认知的基本内容 | 第24-25页 |
·元认知的指导意义 | 第25页 |
·自主学习的实现:“策略——题组”模型 | 第25-27页 |
·用题策略 | 第25-26页 |
·成卷与题组 | 第26页 |
·“策略——题组”模型 | 第26-27页 |
·两种理论在模型中的作用 | 第27页 |
4 软件开发 | 第27-34页 |
·系统架构 | 第27-28页 |
·开发环境 | 第28页 |
·C#语言简介 | 第28页 |
·Visual Studio 2008 简介 | 第28页 |
·WebOffice 简介 | 第28页 |
·人工操作模块 | 第28-31页 |
·录入试题功能的实现 | 第29-30页 |
·设置试题参数功能的实现 | 第30-31页 |
·三种搜题功能的实现 | 第31页 |
·智能管理模块 | 第31-34页 |
·参数修正功能的实现 | 第32-33页 |
·试题去重功能的实现 | 第33页 |
·在线更新功能的实现 | 第33-34页 |
5 自主学习系统的应用实践 | 第34-45页 |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向 | 第34-37页 |
·建模能力的培养 | 第34页 |
·建构能力的培养 | 第34-35页 |
·作图能力的培养 | 第35页 |
·归类能力的培养 | 第35-36页 |
·课本挖潜能力的培养 | 第36页 |
·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 | 第36-37页 |
·三种训练模式 | 第37-42页 |
·诊断训练 | 第37页 |
·专项训练功能的实现 | 第37页 |
·自主训练功能的实现 | 第37-38页 |
·自主学习实现示例——“磁通量” | 第38-42页 |
·自主学习辅助工具:知识库 | 第42-45页 |
·两类知识 | 第42页 |
·学生能力培养的关键 | 第42页 |
·知识库 | 第42-43页 |
·知识库在自主学习中的作用 | 第43-45页 |
6 研究总结 | 第45-48页 |
·研究结论 | 第45-46页 |
·研究价值 | 第46-47页 |
·研究的局限性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49页 |
附录 | 第49-52页 |
后记(含致谢) | 第52-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