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中等教育理论论文

美国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8-12页
导论第12-28页
 一、 研究缘起第12-17页
  (一) 现代人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第12-14页
  (二) 媒介与学生的关系的日益紧密第14-15页
  (三) 大众传播媒介甚至成为伤害儿童发展前景的基础性的力量第15-17页
  (四) 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开展收效甚微第17页
 二、 研究问题与意义第17-19页
  (一) 研究问题第18页
  (二) 研究意义第18-19页
 三、 研究方法第19-20页
  (一) 文献分析法第19页
  (二) 历史研究法第19-20页
  (三) 比较研究法第20页
  (四) 案例分析法第20页
 四、 文献综述第20-26页
  (一) 以国内为对象的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第20-23页
  (二) 以国外为对象的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第23-25页
  (三) 对以往研究的总体性评价第25-26页
 五、 研究思路第26-28页
  (一) 研究思路与框架第26-27页
  (二) 可能的创新之处第27-28页
第一章 世界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现状第28-46页
 一、 媒介素养教育的含义及其意义第28-33页
  (一) 媒介素养及媒介素养教育概念的界定第28-31页
  (二) 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第31-33页
 二、 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状况与主要特征第33-41页
  (一) 法国的媒介素养教育第33-34页
  (二) 英国的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第34-36页
  (三) 加拿大的媒介素养教育第36-37页
  (四) 亚洲的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第37-38页
  (五) 德国和澳大利亚的媒介素养教育第38-39页
  (六) 上述各地区媒介素养教育发展的总体特征第39-41页
 三、 我国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状况第41-46页
  (一) 我国台湾和香港的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第41-42页
  (二) 我国大陆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历程第42-43页
  (三) 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第43页
  (四) 我国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课程标准第43-44页
  (五) 我国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理念第44页
  (六) 我国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模式与方法第44页
  (七) 我国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师资培养第44-46页
第二章 美国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演变第46-50页
 一、 孕育阶段的媒介素养教育第46-47页
  (一) 孕育阶段防御式媒介素养教育的出现第46页
  (二) 孕育阶段媒介素养教育中的媒介理念第46-47页
  (三) 孕育阶段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任务第47页
 二、 面对阶段的媒介素养教育第47-48页
  (一) 面对阶段积极应对式的媒介素养教育的出现第47页
  (二) 面对阶段媒介素养教育中的媒介理念第47-48页
  (三) 面对阶段媒介素养教育的任务第48页
 三、 过渡阶段的媒介素养教育第48-50页
  (一) 过渡阶段批判反思性媒介素养教育的开始第48页
  (二) 过渡阶段媒介素养教育中的媒介理念第48页
  (三) 过渡阶段媒介素养教育的任务第48-50页
第三章 美国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论依据第50-59页
 一、 枪弹理论与涵化理论第50-52页
  (一) 枪弹理论第50-51页
  (二) 涵化理论第51-52页
 二、 批判理论第52-54页
  (一) 麦克卢汉的媒介批评理论第52-53页
  (二) 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评理论第53-54页
 三、 媒介生态学理论第54-56页
 四、 媒介理论对美国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影响第56页
 五、 西方有关媒介素养教育理论的著名阐述:媒介素养教育的八大理念和十八项原则第56-59页
  (一) 媒介素养教育的八大理念第56-57页
  (二) 媒介素养教育的十八项原则第57-59页
第四章 美国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第59-76页
 一、 美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理念第59-60页
  (一) 课程设计第59页
  (二) 教育模式第59-60页
 二、 美国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标准的变化第60-65页
  (一) 媒介素养教育标准的变化第60-61页
  (二) 学科中媒介素养教育标准的定位第61页
  (三) 媒介素养标准的实例分析第61-65页
 三、 美国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评估标准第65-70页
 四、 美国中小学媒介素养的十二种基本方法第70-76页
第五章 德克萨斯州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案例研究第76-95页
 一、 德克萨斯州媒介素养教育标准的确立及其影响第76-78页
  (一) 德克萨斯州媒介素养教育标准的制定情况第76-77页
  (二) 德克萨斯州媒介素养教育标准的影响第77-78页
 二、 德克萨斯州媒介素养课程标准的变化历程第78-87页
  (一) 影响德克萨斯州媒介素养标准变化的因素第78-81页
  (二) 德克萨斯州媒介素养教育标准的具体实施第81-83页
  (三) 德克萨斯州媒介素养教育标准的变化历程第83-84页
  (四) 德克萨斯州媒介素养教育新旧标准的对照第84-87页
 三、 德克萨斯州对于媒介素养教育的教育者的培训第87-90页
  (一) 德克萨斯州对于媒介素养教育的教育者的培训概况第87-89页
  (二) 德克萨斯州对于媒介素养教育者培训的实施细节第89-90页
 四、 德克萨斯州媒介素养教育的评价测试第90-92页
  (一) 媒介素养教育的评价测试的重要性第90-91页
  (二) 媒介素养教育评价测试的具体内容第91页
  (三) 媒介素养教育的评价测试在推进媒介素养教育方面的不足第91-92页
 五、 德克萨斯州媒介素养教育变化历程的综合分析第92-95页
  (一) 对德克萨斯州媒介素养教育起到推动作用的影响因素的分析第92页
  (二) 可靠的资金来源是发展媒介素养教育的物质保证第92-93页
  (三) 高等院校中媒介素养教育的缺乏影响了媒介素养教育在中小学的开展第93-95页
第六章 美国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经验教训及其因素分析第95-104页
 一、 对美国媒介素养教育实施的理论基础与方法的反思第95-96页
  (一) 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是与社会的发展和人对媒介的理解密切相关的第95页
  (二) 媒介评估标准和教学方法的建设极大的促进了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第95页
  (三) 媒介素养教育的教学方法体现了注重学生的媒介内在能力的养成第95-96页
 二、 美国媒介素养教育发展的经验第96-97页
  (一) 成立专门的媒介素养的教育机构第96页
  (二) 定期召开组织良好的媒介素养教育的工作会议第96页
  (三) 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到学校的正规课程第96页
  (四) 充分发挥教师在媒介素养教育推广过程中的积极作用第96-97页
 三、 美国媒介素养教育所面临的障碍第97-99页
  (一) 地理因素对美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影响第97页
  (二) 美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动力机制相对匮乏第97-98页
  (三) 国家对于媒介素养教育的政策相对缺乏第98-99页
 四、 美国媒介素养教育完善的可能路径第99-104页
  (一) 克服地理因素和政体因素,努力建立全国统一性的媒介素养教育标准第99-100页
  (二) 进一步加大媒介素养教育意识在草根阶层的传播第100-101页
  (三) 进一步完善媒介素养教育的评价机制在推进媒介素养教育开展中的作用第101页
  (四) 完善对于从事媒介素养教育的教师的培训制度,从而使媒介素养教育的开展有强大的师资做保障第101页
  (五) 保证媒介素养教育的开展有可靠的资金来源第101-104页
结语第104-107页
 一、 对德克萨斯州媒介素养教育发展的思考第104-105页
  (一) 注重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逐步提升其媒介素养教育的能力第104页
  (二) 媒介素养教育的标准设计较为科学,具有很强的操作性第104页
  (三) 媒介素养教育标准的建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权力博弈的结果第104页
  (四) 媒介素养教育的课程标准有较为完善的评价体系第104-105页
 二、 对于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展望第105-107页
  (一) 对于媒介素养教育开展的重要性要给予充分重视第106页
  (二) 注重媒介素养教育标准的建设第106页
  (三) 注重媒介素养教育师资的培养与培训第106页
  (四) 注重多样化的媒介素养教育教学方法的开发与研究第106-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15页
附录第115-120页
后记第120-121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121页

论文共12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美国中小学课程知识的合法性研究
下一篇:城乡高中学生家庭背景与大学专业选择意向关系个案研究--从三维资本理论的视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