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1 绪论 | 第8-12页 |
| ·选题依据 | 第8-9页 |
|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1-12页 |
| 2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及理论基础 | 第12-17页 |
| ·杜威所处的时代背景 | 第12-13页 |
| ·美国传统道德教育的弊端 | 第13页 |
|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 第13-17页 |
| ·达尔文进化论 | 第13-14页 |
| ·实用主义哲学 | 第14-15页 |
| ·机能心理学 | 第15-17页 |
| 3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17-24页 |
| ·德育与教育的关系 | 第17页 |
| ·以道德论为基础的德育思想 | 第17-19页 |
| ·道德教育的前提任务 | 第19页 |
| ·道德教育的具体实施 | 第19-21页 |
| ·道德教育的目的 | 第19-20页 |
| ·道德教育的途径 | 第20页 |
| ·道德教育的环境 | 第20-21页 |
| ·道德教育的模式 | 第21-24页 |
| ·学校的现实生活 | 第21-22页 |
| ·教材的设计 | 第22页 |
| ·教育的方法 | 第22-24页 |
| 4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主要特征及其评价 | 第24-31页 |
|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主要特征 | 第24-27页 |
| ·知行统一 | 第24-25页 |
| ·尊重人性 | 第25-26页 |
| ·彰显理性 | 第26页 |
| ·关注生活 | 第26-27页 |
|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贡献 | 第27-29页 |
| ·经验与教育的统一 | 第27-28页 |
| ·肯定了活动在道德发展中的作用 | 第28-29页 |
| ·强化了道德教育过程中双方的互动关系 | 第29页 |
|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局限 | 第29-31页 |
| ·以唯心主义哲学为基础道德教育思想 | 第29-30页 |
| ·夸大了道德的社会作用 | 第30-31页 |
| 5 杜威德育思想对新时期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启示 | 第31-40页 |
| ·由功利教育走向自觉的责任教育 | 第31-34页 |
| ·我国现阶段功利教育的基本概况 | 第31-32页 |
| ·自觉的责任教育—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应然定位 | 第32-34页 |
| ·与时俱进,建立符合时代发展的德育内容和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 第34-37页 |
| ·建立符合时代发展的德育内容 | 第34-35页 |
|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 第35-37页 |
| ·扎根社会生活,增强道德教育活动的实践性 | 第37-40页 |
| ·道德教育应扎根社会生活 | 第37-38页 |
| ·道德教育应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 第38-40页 |
| 结论 | 第40-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43-44页 |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