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研究生择业观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绪论 | 第10-19页 |
| ·选题背景 | 第10-12页 |
| ·研究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 第10页 |
| ·研究生的择业观中存在误区 | 第10-11页 |
| ·研究生择业观教育现状 | 第11-12页 |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14页 |
| ·什么是择业 | 第12页 |
| ·什么是择业观 | 第12-13页 |
| ·什么是研究生择业观教育 | 第13-14页 |
| ·择业观的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研究的目的、方法 | 第17-19页 |
|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 2.当代研究生择业观现状 | 第19-23页 |
| ·择业动机更加注重实现自我价值 | 第19页 |
| ·择业观体现出强烈的时代感 | 第19-20页 |
| ·择业价值取向多样性 | 第20-21页 |
| ·择业目标更明确,但趋于短期化和功利化 | 第21页 |
| ·择业取向具有矛盾性 | 第21-23页 |
| 3.影响当代研究生择业观的因素 | 第23-37页 |
| ·影响研究生择业观的社会因素 | 第23-26页 |
| ·市场经济发展 | 第23页 |
| ·传统观念 | 第23-24页 |
| ·社会价值观多元化与人际交往 | 第24-26页 |
| ·影响研究生择业观的制度政策因素 | 第26-28页 |
| ·研究生学费政策 | 第26页 |
| ·相关国家制度政策 | 第26-28页 |
| ·影响研究生择业观的学校因素 | 第28-31页 |
| ·学校教育的 | 第28页 |
| ·就业指导工作 | 第28-29页 |
| ·择业教育指导队伍素质 | 第29-31页 |
| ·影响研究生择业观的家庭因素 | 第31-33页 |
| ·家庭观念 | 第31页 |
| ·家庭经济条件 | 第31-32页 |
| ·家庭成员的期望以及行为 | 第32-33页 |
| ·影响研究生择业观的同伴群体因素及自身因素 | 第33-37页 |
| ·同伴群体之间的攀比、盲从 | 第33-34页 |
| ·研究生自身素质的影响 | 第34-37页 |
| 4.如何帮助研究生树立科学的择业观 | 第37-57页 |
| ·社会方面:政府加强宏观调控 | 第37-39页 |
| ·制定合理的就业制度、创建良好的政策环境 | 第37-38页 |
| ·建立以高校为主导的就业市场 | 第38页 |
| ·加强研究生择业常识教育 | 第38页 |
| ·创造好的就业舆论环境 | 第38-39页 |
| ·用人单位方面:转变观念,承担社会责任 | 第39-40页 |
| ·规范用人单位的招聘行为 | 第39-40页 |
| ·加强对用人单位的教育和培养 | 第40页 |
| ·学校方面:充分发挥研究生培养单位的作用 | 第40-49页 |
| ·适时调整专业设置与招生规模 | 第40-41页 |
| ·加强研究生择业教育工作力度 | 第41-46页 |
| ·注重研究生思想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 | 第46-48页 |
| ·充分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 | 第48-49页 |
| ·个人方面:研究生对择业观的自我调整 | 第49-57页 |
| ·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 第49-52页 |
| ·调整自我期望,准确自身定位 | 第52-53页 |
| ·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 第53-54页 |
| ·提升个人竞争力 | 第54-57页 |
| 结束语 | 第57-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2-63页 |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