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利益论文

公民利益表达渠道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研究缘起:选题的背景和依据第11-12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2-13页
     ·本文研究的目的第12页
     ·本文研究的意义第12-13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3-17页
     ·国外公民利益表达问题研究现状第13-14页
     ·国内公民利益表达问题研究现状第14-17页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7-19页
     ·研究思路第17页
     ·研究方法第17-19页
第二章 概念厘定与理论预设第19-30页
   ·概念厘定第19-24页
     ·利益和利益表达第19-21页
     ·利益表达机制第21-22页
     ·利益表达渠道第22-24页
   ·理论预设第24-27页
     ·新公共服务理论第24-25页
     ·“善治”理论第25-27页
   ·两种理论与公民利益表达渠道研究的契合点第27-30页
     ·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第28页
     ·以公共利益为目标的服务理念第28页
     ·公民参与的行为方式第28-30页
第三章 传统媒体渠道第30-41页
   ·媒体之于公民利益表达的意义第30-33页
     ·媒体:公民的“喉舌”第30页
     ·媒体作为利益表达渠道的优势第30-32页
     ·媒体在利益表达中的作用第32-33页
   ·我国媒体表达的主要成就第33-35页
     ·媒体演化的主旋律:放松管制第33-34页
     ·媒体发展和市场化第34-35页
   ·我国媒体表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第35-41页
     ·媒体“内容审查”的严苛难脱抬高利益表达门槛之嫌第35-37页
     ·媒体独立性欠缺第37-38页
     ·媒体代表性不足第38-39页
     ·对策和建议第39-41页
第四章 信访制度渠道第41-52页
   ·我国信访制度概述第41-43页
     ·“信访”和“信访制度”第41页
     ·我国信访制度的性质和功能第41-42页
     ·我国信访制度沿革第42-43页
   ·我国信访制度的现状和主要成就第43-46页
     ·主要成就:全国各类信访总量连续五年呈下降态势第43-44页
     ·信访制度的“存废之辩”第44-45页
     ·频发之“截访”事件放大“信访悖论”第45-46页
   ·我国信访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第46-52页
     ·信访作为利益表达渠道存在的问题第46-47页
     ·信访困境的内因探究:制度性缺陷第47-48页
     ·信访困境的外因剖析第48-49页
     ·对策和建议第49-52页
第五章 网络渠道第52-65页
   ·网络媒体概述第52-55页
     ·网络:正在崛起的“第四媒体”第52页
     ·网络媒体的特征第52-54页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关系格局第54-55页
   ·我国网络媒体发展现状和主要成就第55-59页
     ·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第55-57页
     ·地方政府在网络语境下的有益探索:“网上问需”和“双向沟通”第57-58页
     ·从“网络反腐”实例中管窥舆论监督实效第58-59页
   ·我国网络媒体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第59-65页
     ·“过度管制”恐致网络表达渠道不畅第59-61页
     ·网络生态每况愈下第61-62页
     ·网络媒体公信力堪忧第62页
     ·对策和建议第62-65页
第六章 司法救济第65-73页
   ·司法救济概述第65-66页
     ·“行政诉讼”特指的司法救济第65页
     ·司法公正的意义第65-66页
   ·我国司法救济取得的主要成就第66-68页
     ·司法救助机制,保障公民享有平等的司法救济权第66-67页
     ·“民告官”案的上升趋势推动社会民主法治进程第67-68页
   ·我国司法救济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第68-73页
     ·我国司法独立性欠缺第68-69页
     ·司法救济之受理难第69-70页
     ·司法救济之执行难第70-71页
     ·对策和建议第71-73页
结论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7页
致谢第77-78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非正式组织中的信任建构--以南京A俱乐部为例
下一篇:虚拟社区中公共领域的建构--以上海“钓鱼执法”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