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1页 |
|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 ·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 ·本文研究的核心与主要工作 | 第19-20页 |
|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20-21页 |
| 第二章 直升机飞行动力学模型 | 第21-47页 |
| ·直升机机体运动方程 | 第21-22页 |
| ·旋翼模型 | 第22-37页 |
| ·叶素的相对气流速度 | 第22-25页 |
| ·采用非线性翼型气动模型的旋翼气动载荷 | 第25-27页 |
| ·采用线性翼型气动模型的旋翼气动载荷 | 第27-32页 |
| ·旋翼的惯性载荷 | 第32-33页 |
| ·旋翼的力和力矩 | 第33-34页 |
| ·桨叶运动模型 | 第34-37页 |
| ·耦合的挥舞/摆振模型 | 第34-35页 |
| ·挥舞运动模型 | 第35-37页 |
| ·扭转运动模型 | 第37页 |
| ·尾桨模型 | 第37-39页 |
| ·尾桨的相对气流 | 第37-39页 |
| ·尾桨的气动载荷 | 第39页 |
| ·尾桨的力和力矩 | 第39页 |
| ·诱导入流模型 | 第39-41页 |
| ·准定常的均匀入流模型 | 第40页 |
| ·动态非均匀入流模型 | 第40-41页 |
| ·动态均匀入流模型 | 第41页 |
| ·尾面和机身模型 | 第41-45页 |
| ·平尾模型 | 第41-43页 |
| ·垂尾模型 | 第43-44页 |
| ·机身模型 | 第44-45页 |
| ·直升机飞行动力学方程组 | 第45-46页 |
| ·方程的标准形式 | 第45页 |
| ·直升机飞行动力学模型的复杂度 | 第45-46页 |
| ·直升机飞行动力学常见分析任务简介 | 第46页 |
| ·配平 | 第46页 |
| ·稳定性分析 | 第46页 |
| ·操纵性分析 | 第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三章 平台中飞行动力学模型组件的设计 | 第47-61页 |
| ·平台组件库的组成与分类 | 第47-50页 |
| ·平台组件库的组成 | 第47页 |
| ·直升机飞行动力学模型组件库 | 第47-48页 |
| ·任务求解与分析组件库 | 第48页 |
| ·辅助组件库 | 第48-50页 |
| ·Node 类 | 第50-51页 |
| ·Node 类的函数接口 | 第50页 |
| ·Node 类提供的管理服务 | 第50-51页 |
| ·模型公用数据管理层 | 第51-53页 |
| ·运动信息管理类 AeroNode | 第52页 |
| ·大气环境信息管理类 AtmosAeroNode | 第52页 |
| ·载荷数据管理类 HelicopterNode | 第52页 |
| ·位置信息管理类 HelicopterDepart | 第52-53页 |
| ·控制信息管理类 HelicopterComplexDepart | 第53页 |
| ·模型组件层 | 第53-54页 |
| ·直升机组件基类 HelicopterBase | 第53页 |
| ·HPN 组件基类 HpnBase | 第53页 |
| ·旋翼与尾桨组件族 | 第53-54页 |
| ·挥舞、摆振与扭转模型组件族 | 第54页 |
| ·旋翼系统组件间的解耦 | 第54-58页 |
| ·桨叶组件间的解耦 | 第57页 |
| ·旋翼、桨叶与诱导速度之间的解耦 | 第57-58页 |
| ·组件库的软件设计 | 第58-59页 |
|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 第58页 |
| ·设计模式在组件库设计中的应用 | 第58-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 第四章 平台的组织与管理 | 第61-77页 |
| ·模型中节点的组织结构 | 第61-66页 |
| ·多叉树结构 | 第61-62页 |
| ·多叉树结构的形成 | 第62-63页 |
| ·多叉树中各结点的遍历 | 第63-64页 |
| ·节点遍历顺序的设置接口 | 第64-66页 |
| ·状态量的处理与方程的形成 | 第66-69页 |
| ·状态量的个数 | 第66页 |
| ·状态量的上传与分配 | 第66-67页 |
| ·方程的形成 | 第67-69页 |
| ·模型节点间的数据传递机制 | 第69-73页 |
| ·通过函数接口传递 | 第69页 |
| ·上下级节点间的数据包传递 | 第69-72页 |
| ·发布/订购机制 | 第72-73页 |
| ·三种数据传递机制的比较 | 第73页 |
| ·平台的运行 | 第73-76页 |
| ·循环前的准备工作 | 第73-74页 |
| ·任务循环 | 第74-76页 |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 第五章 平台的验证 | 第77-88页 |
| ·黑鹰直升机的建模与分析 | 第77-84页 |
| ·黑鹰直升机建模 | 第77-81页 |
| ·配平 | 第81-83页 |
| ·稳定性分析 | 第83-84页 |
| ·支奴干直升机的建模与分析 | 第84-87页 |
| ·结论 | 第87-88页 |
| 第六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 第88-90页 |
| ·研究工作总结 | 第88页 |
|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与展望 | 第88-90页 |
| 参考文献 | 第90-93页 |
| 致谢 | 第93-94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4-95页 |
| 附录 | 第95-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