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2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基于旋涡诱导运动的流动控制技术发展回顾 | 第14-16页 |
·流动控制技术简介 | 第14-15页 |
·旋涡诱导作用的研究历程 | 第15-16页 |
·涡控制在机翼上的几个应用介绍 | 第16-20页 |
·Gurney 襟翼增升 | 第16-17页 |
·翼尖涡控制 | 第17-18页 |
·分离流动控制 | 第18-20页 |
·本文研究内容总述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实验模型、设备与实验技术 | 第22-30页 |
·实验模型 | 第22-23页 |
·实验设备 | 第23-25页 |
·一米低速回流风洞 | 第23-24页 |
·二元射流风洞 | 第24页 |
·模型攻角控制系统 | 第24-25页 |
·64 通道压力传感器 | 第25页 |
·实验技术 | 第25-30页 |
·六分量盒式天平测力系统 | 第25-27页 |
·七孔探针流场测试系统 | 第27-28页 |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 | 第28-29页 |
·表面油流流动显示技术 | 第29-30页 |
第三章 Gurney 襟翼增升控制研究 | 第30-38页 |
·引言 | 第30页 |
·实验方案 | 第30-31页 |
·Gurney 襟翼控制效果研究 | 第31-34页 |
·平直(plain)Gurney 襟翼控制 | 第31-32页 |
·三角形(serrated)Gurney 襟翼控制 | 第32-33页 |
·雷诺数对于控制效果的影响 | 第33-34页 |
·Gurney 襟翼高度对控制效果影响 | 第34页 |
·Gurney 襟翼尾流场研究 | 第34-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翼尖涡控制研究 | 第38-53页 |
·引言 | 第38页 |
·实验方案 | 第38-39页 |
·翼尖被动控制研究 | 第39-45页 |
·翼稍小翼流动显示研究 | 第39-40页 |
·被动小翼控制下翼尖涡尾流场研究 | 第40-41页 |
·翼稍小翼高度影响研究 | 第41-43页 |
·翼稍小翼弦向位置影响研究 | 第43-44页 |
·翼梢小翼外倾角影响研究 | 第44-45页 |
·主动翼尖涡技术研究 | 第45-51页 |
·脉冲振荡射流激励器速度标定 | 第46页 |
·天平测力结果 | 第46-47页 |
·翼尖流场控制研究 | 第47-49页 |
·翼端起始涡流场研究 | 第49-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五章 机翼分离流动控制研究 | 第53-72页 |
·引言 | 第53页 |
·实验方案 | 第53-54页 |
·传统分离流动控制研究 | 第54-58页 |
·涡流发生器工作特性研究 | 第54-56页 |
·被动涡流发生器分离控制特性研究 | 第56-58页 |
·主动旋涡发生器设计及特性研究 | 第58-65页 |
·阵列微射流激励装置设计 | 第58-63页 |
·Counter AVG 设计及特性研究 | 第63-65页 |
·主动分离流动控制研究 | 第65-70页 |
·厚翼型的分离流主动控制 | 第66-69页 |
·薄翼型的主动流动控制 | 第69-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本文主要结论 | 第72-73页 |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