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致谢 | 第8-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4页 |
| ·汽车座椅扶手轻量化研究意义及现状 | 第13-14页 |
| ·汽车铸造铝合金材料的应用及发展现状 | 第14-15页 |
| ·汽车铸造铝合金的发展现状 | 第14页 |
| ·铸造铝合金的分类 | 第14-15页 |
| ·铸造铝合金常见缺陷 | 第15-18页 |
| ·铸造铝合金材质的强化方法及先进成型工艺 | 第18-20页 |
| ·铸造铝合金材质的强化方法 | 第18-20页 |
| ·铸造铝合金先进成型工艺 | 第20页 |
| ·铝铜合金和多元合金 | 第20-23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3-24页 |
| 第二章 试验内容及试验方法 | 第24-29页 |
| ·引言 | 第24页 |
| ·实验内容及实验方法 | 第24-29页 |
| ·配料 | 第24-26页 |
| ·熔炼及浇注 | 第26页 |
| ·热处理工艺 | 第26页 |
| ·合金力学性能的测量 | 第26-27页 |
| ·微观组织的观察 | 第27-29页 |
|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9-44页 |
| ·Al-Cu-Mn合金平衡凝固过程 | 第29-30页 |
| ·微量稀土含量变化对Al-Cu4.5-Mn0.7% 影响 | 第30-36页 |
| ·不同稀土含量加入对 Al-Cu4.5-Mn0.7%铸态晶粒影响 | 第30-31页 |
| ·从形核条件就稀土对晶粒形貌影响的解释 | 第31-32页 |
| ·稀土加入对 Al-Cu4.5-Mn0.7%固溶处理后枝晶的影响 | 第32页 |
| ·稀土减小枝晶间距的热力学解释 | 第32-34页 |
| ·稀土加入对 Al-Cu4.5-Mn0.7%基体显微硬度的影响 | 第34-36页 |
| ·Cu含量变化对Al-Cu-Mn0.7%影响 | 第36页 |
| ·稀土含量变化对 Al-Cu8-Mn0.7%影响 | 第36-40页 |
| ·稀土含量变化对断口形貌的影响 | 第40-41页 |
| ·其它微合金元素在 Al-4.5Cu-0.7Mn-0.4Re 中的作用 | 第41页 |
| ·铝铜合金压铸及热处理的可行性 | 第41-43页 |
| ·铸型条件对混合稀土变质铝合金组织的影响 | 第41-42页 |
| ·铝铜合金压铸的可行性 | 第42页 |
| ·铝铜压铸热处理强化的可行性 | 第42-43页 |
| ·本章总结 | 第43-44页 |
| 第四章 汽车座椅固定扶手结构轻量化设计 | 第44-59页 |
| ·引言 | 第44页 |
| ·汽车座椅固定扶手结构优化设计 | 第44-46页 |
| ·压铸机类型的选择 | 第46-49页 |
| ·压铸成型工艺过程 | 第47-48页 |
| ·压铸机型号的选用 | 第48页 |
| ·压铸机所需锁模力的计算 | 第48-49页 |
| ·分型面的选择 | 第49-51页 |
| ·浇注位置的确定 | 第51页 |
| ·浇注系统的设计 | 第51-53页 |
| ·内浇口的设计 | 第52页 |
| ·横浇道的设计 | 第52页 |
| ·排溢系统的设计 | 第52-53页 |
| ·铸件成型零件设计 | 第53-54页 |
| ·成型收缩率和脱模斜度 | 第53页 |
| ·浇口套结构及尺寸 | 第53页 |
| ·铸件成型尺寸的计算 | 第53-54页 |
| ·抽芯机构的设计 | 第54-56页 |
| ·T 型滑块的设计 | 第55-56页 |
| ·斜销的设计 | 第56页 |
| ·推出机构的设计 | 第56-58页 |
| ·本章总结 | 第58-59页 |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第59-61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59页 |
| ·本文创新之处 | 第59-60页 |
| ·今后工作展望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