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相对熵—灰色关联的上市中小企业信用评价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国外信用评级概况 | 第11-12页 |
·国内信用评级概况 | 第12-14页 |
·现有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4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框架 | 第14-16页 |
2 中小企业信用评价理论基础 | 第16-23页 |
·中小企业概述 | 第16-19页 |
·中小企业的界定 | 第16-17页 |
·中小企业的特征 | 第17-18页 |
·我国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 | 第18-19页 |
·信用评级概述 | 第19-23页 |
·信用和信用风险 | 第19-20页 |
·信用评级及其作用 | 第20-22页 |
·信用评级的方法 | 第22-23页 |
3 基于相对熵-灰色关联的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23-38页 |
·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3-28页 |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第23页 |
·指标体系准则层的构建 | 第23-25页 |
·指标的初选 | 第25页 |
·指标的删除 | 第25-26页 |
·指标体系构建和指标说明 | 第26-28页 |
·指标体系的特点 | 第28页 |
·指标的打分 | 第28-31页 |
·定量指标的打分 | 第28-29页 |
·定性指标的打分 | 第29-31页 |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1-36页 |
·评价指标的主客观赋权 | 第31-32页 |
·基于相对熵的组合权重的确定 | 第32-36页 |
·基于灰色关联的评价模型 | 第36-38页 |
·参考向量及比较向量的确定 | 第36-37页 |
·关联系数的计算 | 第37页 |
·灰色关联信用评价 | 第37-38页 |
4 实证研究 | 第38-50页 |
·样本选择和数据获取 | 第38-39页 |
·样本的选择 | 第38页 |
·数据的获取 | 第38-39页 |
·指标的打分 | 第39-41页 |
·定量指标的打分 | 第39-40页 |
·定性指标的打分 | 第40-41页 |
·指标权重的计算 | 第41-45页 |
·评价指标的主客观权重计算 | 第41-43页 |
·相对熵组合权重的计算 | 第43-45页 |
·基于灰色关联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 | 第45-47页 |
·参考向量的确定 | 第45页 |
·关联系数的计算 | 第45-46页 |
·灰色关联信用评价 | 第46-47页 |
·上市中小企业信用评价结果及分析 | 第47-50页 |
·中小企业个体信用评价结果 | 第47页 |
·细分行业后的评价结果及分析 | 第47-49页 |
·按地区细分后的评价结果及分析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附录A 准则一层和准则二层的比例标度及相对属性 | 第54-55页 |
附录B 各指标层的比例标度及相对属性 | 第55-56页 |
附录C 样本企业基本情况 | 第56-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