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经济理论和方法论文

企业战略联盟稳定性的理论研究

目录第1-7页
中文摘要第7-8页
英文摘要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0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9-12页
 1.2 国内外企业战略联盟研究概况第12-17页
  1.2.1 国外企业战略联盟研究概况第12-16页
  1.2.2 我国企业战略联盟研究概况第16-17页
 1.3 我国战略联盟研究中存在问题和重点研究方向第17-18页
 1.4 本文研究内容第18-20页
第二章 战略联盟稳定性的涵义、标准及模型第20-32页
 2.1 战略联盟的概述第20-26页
  2.1.1 战略联盟的定义第20-21页
  2.1.2 战略联盟的动因第21-22页
  2.1.3 战略联盟的分类第22-26页
  2.1.4 战略联盟与垄断组织、企业集团的比较第26页
 2.2 战略联盟稳定性的涵义第26-28页
 2.3 战略联盟稳定性的标准第28-29页
 2.4 战略联盟稳定性的模型分析第29-32页
  2.4.1 战略联盟的生命周期分析第29页
  2.4.2 战略联盟抽象模型第29-30页
  2.4.3 战略联盟稳定性的模型第30-32页
第三章 战略联盟不稳定的若干类型分析第32-41页
 3.1 战略联盟的不稳定涵义和表现第32-33页
 3.2 战略联盟的不稳定性原因分析第33-35页
  3.2.1 技术不稳定第33页
  3.2.2 实力变迁第33-34页
  3.2.3 竞争激化第34页
  3.2.4 价值观冲突第34-35页
 3.3 战略联盟的不稳定类型分析第35-39页
  3.3.1 按程度划分第35-36页
  3.3.2 按作用划分第36-37页
  3.3.3 按层次划分第37-38页
  3.3.4 按形成规律分为第38-39页
 3.4 对联盟不稳定的再评价第39-41页
第四章 战略联盟的稳定性关键因素分析第41-58页
 4.1 稳定性关键因素及评估表第41-42页
 4.2 关键因素之一:联盟伙伴匹配性第42-45页
  4.2.1 重视联盟伙伴匹配性第42-43页
  4.2.2 联盟伙伴匹配性指标分析第43-45页
 4.3 关键因素之二:收益与风险对称性第45-50页
  4.3.1 战略联盟收益预期增加第45-47页
  4.3.2 战略联盟预期成本减少第47-48页
  4.3.3 联盟收益的对称性第48页
  4.3.4 战略联盟风险分担及防范第48-50页
 4.4 关键因素之三:联盟管理合作性第50-52页
  4.4.1 联盟管理滞后第50页
  4.4.2 联盟冲突管理第50-52页
  4.4.3 管理控制权争夺第52页
  4.4.4 管理方式和治理结构的差异第52页
 4.5 关键因素之四:战略目标一致性第52-53页
  4.5.1 战略导向差异第52-53页
  4.5.2 战略转换不一致第53页
  4.5.3 长期目标不一致第53页
 4.6 关键因素之五:联盟文化协同性第53-58页
  4.6.1 文化差异第53-56页
  4.6.2 文化差异度与稳定性关系第56-57页
  4.6.3 文化协同重要作用第57-58页
第五章 加强战略联盟稳定性的关键措施第58-76页
 5.1 建设企业核心能力第58-61页
  5.1.1 核心能力理论概述第58页
  5.1.2 战略联盟是提升企业核心能力的有效途径第58-59页
  5.1.3 保护企业自身核心能力,加强联盟稳定性第59-60页
  5.1.4 培育和发展企业核心能力,增强联盟稳定性第60-61页
 5.2 增进联盟相互信任第61-64页
  5.2.1 相互信任与联盟稳定性第61页
  5.2.2 相互信任的类型第61-63页
  5.2.3 建立相互信任机制的措施第63-64页
 5.3 推进管理信息化第64-68页
  5.3.1 信息化时代召唤管理信息化第64页
  5.3.2 战略联盟稳定性需要管理信息化第64-65页
  5.3.3 大力推进管理信息化建设第65-68页
 5.4 协调联盟组织学习第68-73页
  5.4.1 联盟组织学习与稳定性第68页
  5.4.2 组织学习的基本理论第68-71页
  5.4.3 协调联盟伙伴的组织学习第71-73页
 5.5 促进文化融合第73-76页
  5.5.1 文化融合与稳定性第73页
  5.5.2 文化融合的模式第73-74页
  5.5.3 促进文化融合的措施第74-76页
第六章 战略联盟的稳定性理论对我国实践的启示第76-86页
 6.1 我国企业实施战略联盟的现状第76-78页
 6.2 我国企业实施战略联盟的特点第78页
 6.3 稳定性理论对我国企业实施战略联盟模式的启示第78-81页
 6.4 构建我国企业战略联盟成功之路的思考第81-86页
结论第86-87页
参考文献第87-9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91-92页
致谢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管理心理学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的运用
下一篇:企业资信评估理论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