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英文摘要 | 第7-9页 |
| 前 言(INTRODUCTION ) | 第9-13页 |
| 一、 材料与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 METHODS) | 第13-18页 |
| 1. 菌种 | 第13页 |
| 2. 培养基 | 第13页 |
| 3. 培养方法 | 第13-14页 |
| 4. 分析测试方法 | 第14-17页 |
| 5.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17-18页 |
| 二、 结果与讨论(RESULTS AND DISCUSSION) | 第18-35页 |
| 1. 甘蔗糖蜜成分测定 | 第18页 |
| 2. 甘蔗糖蜜发酵可行性试验 | 第18页 |
| 3. 甘蔗糖蜜耐受性试验 | 第18-19页 |
| 4. 甘蔗糖蜜碳源单因子试验 | 第19-23页 |
| 4.l 甘蔗糖蜜碳源单因子试验一(2g/L辛酸钠) | 第19-21页 |
| 4.2 甘蔗糖蜜碳源单因子试验二(4g/L辛酸钠) | 第21-23页 |
| 5. 氮源单因子试验 | 第23-24页 |
| 6. 辛酸钠单因子试验 | 第24-26页 |
| 7. 正交试验 | 第26-28页 |
| 8. YS1碳源(甘蔗糖蜜)单因子实验(2g/L辛酸钠)(添加葡萄糖至 C:N>=50:1) | 第28-30页 |
| 9. YS1碳源(甘蔗糖蜜)单因于实验(2g/l辛酸钠)(添加葡萄糖至 C:N>=100:1) | 第30-31页 |
| 10. YS1碳源(甘蔗糖蜜)单因子实验(4g/L辛酸钠)(添加葡萄糖至 C:N>= 50:l) | 第31-33页 |
| 11. YSI碳源(甘蔗糖蜜)单因子实验(4g/二辛酸钠)(添加葡萄糖至C:N>=100:l) | 第33-35页 |
| 三、 结论(CONCLUSIONS) | 第35-37页 |
| 四、 文献综述(SUMMARY OF LITERATURES) | 第37-56页 |
| 1. PHA的生物合成 | 第37-46页 |
| 1.1 合成 pHA的主要微生物 | 第37-38页 |
| 1.2 PHA 的生物学功能 | 第38-39页 |
| 1.3 PHA的合成酶学 | 第39-41页 |
| 1.4 PHA的合成途径 | 第41-44页 |
| 1.5 中心代谢途径与 PHAs合成的关系 | 第44-46页 |
| 1.6 影响 PHA共聚物合成的因素 | 第46页 |
| 2. PHA的应用开发研究 | 第46-49页 |
| 3. PHA的发酵生产 | 第49-52页 |
| 3.1 PHA的发酵类型 | 第49-50页 |
| 3.2 细菌发酵生产PHA的生产强度 | 第50页 |
| 3.3 细菌细胞中 PHA的百分含量 | 第50-51页 |
| 3.4 碳源和PHA的产量 | 第51页 |
| 3.5 其他影响PHA发酵生产成本的因素 | 第51-52页 |
| 4. PHA的回收提取方法 | 第52-55页 |
| 5 结语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LITERATURES) | 第56-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