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保护管理论文--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论文--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论文

环境影响评价中引入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7页
1 绪论第17-31页
   ·研究背景第17-22页
     ·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显第17-19页
     ·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是全球面临的挑战第19-21页
     ·生态补偿是解决生态环境与经济利益公平性的重要措施第21-22页
   ·基本概念第22-27页
     ·环境与环境影响评价第22-24页
       ·环境与环境要素第22-23页
       ·环境影响与环境影响评价第23-24页
     ·环境价值与环境影响的量化分析第24-25页
       ·环境价值第24-25页
       ·环境影响的量化第25页
     ·生态补偿第25-27页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7-29页
     ·生态补偿政策和机制需开展深入研究第27-28页
     ·环境影响评价是实施生态补偿的有效途径第28-29页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9-31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9-30页
       ·环境影响评价中生态补偿基础研究的保障性第29页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中引入生态补偿的可操作性第29-30页
       ·生态补偿机制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相融性第30页
       ·环境影响评价中引入生态补偿的制度设计第30页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30-31页
2 生态补偿的理论、方法和国内外研究与实践第31-63页
   ·生态补偿的原则与理论基础第31-38页
     ·生态补偿的原则第31-34页
       ·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和受益者补偿原则第31页
       ·生态利益原则第31-32页
       ·公平补偿原则第32页
       ·政府与市场相结合原则第32页
       ·灵活性原则第32-33页
       ·多层次、稳定性和连续性原则第33页
       ·保护与收益地区共同发展原则第33页
       ·需要与现实性结合原则第33-34页
     ·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第34-38页
       ·公共物品理论第34-35页
       ·稀缺性理论第35页
       ·生态环境价值理论第35-36页
       ·产权理论第36页
       ·需求、供给和均衡理论第36页
       ·外部性理论第36-37页
       ·福利经济学和资源优化配置理论第37-38页
   ·生态补偿的方式与标准第38-46页
     ·生态补偿的方式第38-43页
       ·生态补偿方式的分类体系及其特征第38-39页
       ·强政府干预的生态补偿第39-41页
       ·弱政府干预的生态补偿第41-42页
       ·生态补偿的市场补偿第42-43页
     ·生态补偿的标准第43-46页
       ·生态保护补偿标准的核算第43-44页
       ·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标准第44-45页
       ·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机会损失补偿标准第45页
       ·通过博弈—协商确定补偿标准第45-46页
   ·国外生态补偿的主要实践第46-52页
     ·森林生态补偿第46-48页
     ·流域生态补偿第48-49页
     ·农业生态补偿第49-50页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第50-51页
     ·生物多样性补偿第51页
     ·经验总结第51-52页
   ·国内生态补偿的研究与实践第52-63页
     ·国内开展生态补偿的研究情况第52-54页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强烈政治意愿第54-56页
     ·我国的生态补偿实践第56-63页
       ·生态补偿实施的主要经验第56-57页
       ·森林生态补偿的主要实践第57-58页
       ·流域生态补偿的主要实践第58-59页
       ·矿产资源生态补偿的主要实践第59-60页
       ·农业与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的主要实践第60-61页
       ·福建省生态补偿的主要实践第61-63页
3 环境影响评价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第63-81页
   ·环境影响评价的起源与发展第63-65页
     ·环境影响评价概念的提出第63-64页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确立第64-65页
     ·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扩大第65页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历程与主要特点第65-70页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历程第65-68页
       ·引入和确立阶段第65-66页
       ·规范和建设阶段第66页
       ·强化和完善阶段第66-67页
       ·提高和拓展阶段第67-68页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主要特点第68-70页
       ·具有法律强制性第68页
       ·纳入基本建设程序和规划编制程序第68-69页
       ·实行分类管理第69页
       ·开展公众参与第69页
       ·实行审批和审查制度第69-70页
       ·实行后评价和跟踪评价制度第70页
       ·具有较为健全的技术导则与规范体系第70页
       ·实行资质审查制度第70页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重要地位第70-72页
     ·环境影响评价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措施第71页
     ·环境影响评价是推动历史性转变、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第71-72页
     ·环境影响评价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技术手段第72页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成效第72-77页
     ·严格环境准入、提高环境保护投资比率第72-74页
     ·促进资源能源节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第74-75页
     ·控制污染物排放水平、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第75-76页
     ·优化项目规划方案、减缓生态影响程度第76-77页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作用第77-81页
     ·内蒙古自治区“十一五”规划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第78页
     ·大渡河流域水电梯级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第78-79页
     ·上海市临杭州湾地区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第79-81页
4 将生态补偿引入环境影响评价的可行性第81-99页
   ·我国生态补偿研究与实践存在的主要不足第81-84页
     ·生态补偿的概念不清晰第81-82页
     ·生态补偿的研究基础薄弱第82页
     ·生态补偿的法律法规依据不足第82-83页
     ·生态补偿的管理体制不统一第83-84页
   ·环境影响评价是实施生态补偿的有效途径第84-89页
     ·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为生态补偿提供了依据第84页
     ·环境影响评价相关制度为实施生态补偿创造了条件第84-86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体系为生态补偿提供技术支撑第85页
       ·广泛的公众参与有助于提高生态补偿执行效力第85页
       ·环境影响评价的资质管理提高了生态补偿的可信度第85-86页
       ·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提高了生态补偿的可操作性第86页
       ·环境影响评价为生态补偿提供宣传介质第86页
       ·环境影响评价可促进生态补偿形成统一管理第86页
     ·环境影响评价内容的完整性需要引入生态补偿第86-88页
     ·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为生态补偿提供了依托第88-89页
       ·环境影响因素的识别与生态补偿范围确定第88页
       ·环境影响对象的识别与生态补偿对象确定第88-89页
       ·环境影响效应的判定与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第89页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为环境影响评价中引入生态补偿提供了技术依据第89-97页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的实施目标第89-90页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地位第90-92页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的法律法规规定第90页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的相关技术要求第90-92页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的主要方法第92-94页
       ·市场价值法第92-93页
       ·机会成本法第93页
       ·恢复和防护费用法第93页
       ·影子工程法第93页
       ·调查评价法第93-94页
     ·环境经济损益量化及货币化分析第94-96页
       ·环境破坏实物型损失的量化第94-95页
       ·环境破坏实物型损失的货币化第95-96页
       ·环境经济损失加和计算第96页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的应用第96-97页
       ·永平铜矿开发的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第96-97页
       ·板桥峪抽水蓄能电站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第97页
   ·生态补偿引入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可行性结论第97-99页
5 案例研究:糯扎渡水电站工程生态损失与生态补偿第99-117页
   ·案例选择背景第99页
   ·糯扎渡水电站工程概况第99-100页
   ·糯扎渡水电站工程淹没区生态价值损失核算第100-111页
     ·生态价值损失核算因子选择第100-101页
     ·森林淹没的生态功能价值损失(A)核算第101-106页
       ·涵养水源价值(A1)第101-102页
       ·固定 CO_2价值(A2)第102-103页
       ·释放 O_2价值(A3)第103页
       ·养分循环价值(A4)第103-104页
       ·土壤保持价值(A5)第104页
       ·维持生物多样性价值(A6)第104-105页
       ·森林的环境生态旅游价值(A7)第105页
       ·森林淹没的生态功能价值损失(A)核算结果第105-106页
     ·耕地资源完全淹没生态价值损失(B)核算第106页
     ·草地资源完全淹没生态价值损失(C)核算第106-107页
     ·珍稀野生动植物价值损失(D)核算第107-110页
       ·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价值损失(D1)第107-108页
       ·珍稀濒危野生植物损失价值(D2)第108-109页
       ·珍稀鱼类的价值损失(D3)第109-110页
       ·珍稀动植物生态功能价值损失(D)核算结果第110页
     ·糯扎渡水电站工程淹没区生态价值损失核算结果第110-111页
   ·糯扎渡水电站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第111-117页
     ·生态补偿的主客体第111-112页
       ·补偿主体第111页
       ·补偿客体第111-112页
     ·生态补偿标准第112-115页
       ·森林资源补偿标准第112-113页
       ·耕地资源补偿标准第113页
       ·草地资源补偿标准第113-114页
       ·珍稀野生动植物补偿标准第114页
       ·生态补偿标准及费用汇总第114-115页
     ·补偿方式第115-116页
       ·一次性货币支付第115-116页
       ·分期货币支付第116页
     ·保障措施第116-117页
6 基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的生态补偿机制设计第117-123页
   ·开展生态补偿的建设项目筛选第117-118页
     ·生态补偿应首先适用于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第117-118页
     ·生态补偿应选择对生态环境影响重大的建设项目第118页
     ·生态补偿应关注环境敏感区的建设项目第118页
   ·建设项目生态补偿的环境影响评价第118-121页
     ·建设项目生态补偿的环境影响识别第119页
     ·建设项目生态补偿的环境影响技术评估和审批第119-120页
     ·建设项目生态补偿的主体与客体第120页
     ·建设项目生态补偿的标准与方式第120-121页
   ·建设项目生态补偿的落实和监督第121-123页
     ·建设项目生态补偿的监理和验收第121-122页
     ·建设项目生态补偿的后评价第122-123页
7 结论与建议第123-130页
   ·主要结论第123-126页
     ·生态补偿是解决人类环境问题及公平性的有效措施第123页
     ·生态补偿的研究与实践在不断探索中第123-124页
     ·环境影响评价是实施生态补偿的有效途径第124-125页
     ·建设项目的生态损失估算与生态补偿实施具有可操作性第125页
     ·基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生态补偿机制设计第125-126页
   ·有关建议第126-130页
     ·加强相关法律法规配套建设第126-127页
     ·强化损益分析和生态补偿的相关基础研究第127页
     ·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生态补偿试点第127-128页
     ·开展生态保护效益审计第128页
     ·建立生态补偿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第128-130页
致谢第130-131页
参考文献第131-141页
附录第141-142页
 个人简历第141页
 论文发表第141-142页
 依托课题第142页

论文共1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泰科安普综合布线重庆市场销售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人类肝脏JAK-STAT相互作用网络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