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环境植物学论文

闽江河口湿地入侵种互花米草甲烷排放特征

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4页
中文文摘第4-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20页
   ·基本概念第10-11页
     ·湿地第10-11页
     ·入侵种第11页
   ·研究意义第11-14页
   ·研究进展第14-18页
     ·湿地甲烷排放研究进展第14-16页
     ·互花米草研究进展第16-18页
       ·互花米草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第16-17页
       ·互花米草入侵研究进展第17-18页
   ·研究目标和内容第18-20页
     ·研究目标第18-19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9-20页
第2章 湿地土壤 CH_4排放机制和时空变化理论第20-24页
   ·湿地甲烷排放的机制和影响因素的综述第20-22页
     ·湿地甲烷的产生和氧化第20-21页
     ·湿地甲烷的传输第21-22页
   ·湿地甲烷排放通量的时空变异第22-24页
     ·时间变化第22页
     ·空间变化第22-24页
第3章 研究区域概况和样品的观测和分析方法第24-28页
   ·研究区域概况第24-25页
     ·地理位置第24页
     ·潮滩环境特征第24-25页
   ·观测方法第25-28页
     ·常用湿地观测方法第25页
     ·本研究的观测方法第25-26页
     ·气样分析第26页
     ·甲烷通量估算方法第26-27页
     ·环境因子和地下生物量的测定第27-28页
第4章 闽江河口鳝鱼滩湿地入侵植物互花米草 CH_4排放第28-43页
   ·互花米草CH_4排放通量第28-37页
     ·季节变化第28-35页
       ·涨潮前第28-29页
       ·涨落潮过程第29-31页
       ·落潮后第31页
       ·涨潮前,涨落潮过程和落潮后三者比较第31-33页
       ·涨潮前,涨落潮过程和落潮后的平均值季节变化第33-35页
     ·日变化第35-37页
       ·夏季日变化第35-36页
       ·冬季日变化第36-37页
       ·夏季和冬季日变化的比较第37页
   ·互花米草与芦苇甲烷排放通量季节变化比较第37-42页
     ·涨潮前、涨落潮过程和落潮后比较第38-39页
     ·涨潮前、涨落潮过程和落潮后三者的比较第39-42页
   ·结论第42-43页
第5章 闽江河口湿地 CH_4排放的主要环境影响因素分析第43-61页
   ·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第44-47页
   ·温度第47-50页
   ·土壤酸碱度(pH)第50-52页
   ·盐度第52-55页
   ·土壤含水量第55-58页
   ·有机质第58页
   ·植物第58-59页
   ·人类干扰第59-61页
第6章 结论和展望第61-65页
   ·主要研究结论第61-63页
   ·研究展望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71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71-72页
致谢第72-73页
个人简历第73-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南方根结线虫RNAi胚致死效应基因的筛选与功能鉴定
下一篇:稻瘟病菌几丁质结合蛋白基因的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