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4-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3页 |
·课题背景 | 第8页 |
·《说文系传》研究情况概述 | 第8-13页 |
第2章 徐锴训释的内容 | 第13-31页 |
·前言 | 第13页 |
·《说文系传》对字形的训释 | 第13-18页 |
·《说文解字系传》对字音的训释 | 第18-21页 |
·《说文解字系传》对字义的训释 | 第21-24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24-29页 |
·小结 | 第29-31页 |
第3章 徐锴的训释方法 | 第31-47页 |
·前言 | 第31页 |
·《说文系传》之训释字形的方法 | 第31-36页 |
·《说文系传·通释》训释字音的方法 | 第36-38页 |
·《说文系传·通释》训释字义的方法 | 第38-45页 |
·小结 | 第45-47页 |
第4章 徐锴的训释原则 | 第47-51页 |
·前言 | 第47页 |
·坚持社会性原则 | 第47页 |
·多方位立体的研究原则 | 第47-49页 |
·信而有征的原则 | 第49页 |
·比较互证的原则 | 第49-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附录 | 第52-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个人简历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