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论文--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论文--生物评价、生态评价论文

城镇化进程下的泽库县生态环境脆弱性分析与评价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1 绪论第11-23页
   ·研究背景第11-12页
   ·研究的具体内容第12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2-13页
     ·研究目的第12-13页
     ·研究意义第13页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3-18页
     ·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内涵第13-15页
     ·生态环境脆弱性国外研究进展第15-16页
     ·生态环境脆弱性国内研究现状第16-17页
     ·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研究的进展第17-18页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第18-21页
     ·研究方法第18-20页
     ·技术路线第20-21页
   ·本章小结第21-23页
2 生态脆弱性评价的理论基础第23-35页
   ·生态脆弱性的概念范畴第23-25页
     ·生态脆弱区第23页
     ·脆弱生态环境第23-24页
     ·生态系统脆弱性第24页
     ·生态城镇第24-25页
   ·生态环境脆弱性研究的理论背景第25-30页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5-26页
     ·景观生态学理论第26-29页
     ·生态环境承载力理论第29-30页
     ·恢复生态学理论第30页
   ·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的现代3S技术第30-33页
     ·现代3S技术第30-31页
     ·遥感技术在生态脆弱性评价中的应用第31-32页
     ·地理信息系统在生态脆弱性评价中的应用第32-33页
     ·现代3S集成技术在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中的应用第33页
   ·本章小结第33-35页
3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析第35-43页
   ·研究区的范围第35页
   ·自然环境概况第35-37页
     ·地形地貌第35页
     ·气候条件第35-36页
     ·土壤条件第36页
     ·水文条件第36页
     ·植被状况第36-37页
   ·泽库县社会经济概况第37-38页
     ·社会发展概况第37页
     ·土地利用状况第37-38页
     ·社会经济水平第38页
   ·泽库县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第38-42页
     ·泽库县自然条件特殊生态环境恶劣第38-39页
     ·泽库县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第39-41页
     ·泽库生态环境脆弱性的成因第41-42页
   ·本章小结第42-43页
4 生态信息提取及数据建库第43-49页
   ·遥感数据源与信息提取第43-47页
     ·遥感数据源第43页
     ·信息提取与解译第43-47页
   ·外业环境调查第47页
   ·专题数据建库第47-48页
   ·本章小结第48-49页
5 泽库县生态环境脆弱性综合评价第49-83页
   ·评价单元的选取第49-50页
   ·评价指标的确立第50-51页
   ·具体评价指标的选择第51-73页
     ·植被指数的提取第51-56页
     ·景观格局信息提取第56-65页
     ·地形因子的提取第65-70页
     ·土壤因子的提取第70-73页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权重的确定第73-75页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73页
     ·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标权重的确定第73-74页
     ·评价标准及分级第74-75页
   ·生态环境脆弱性综合评价第75-81页
     ·生态脆弱性指数EVI的计算第75-77页
     ·生态脆弱度指数EVI的分级第77页
     ·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结果及分析第77-81页
   ·本章小结第81-83页
6 基于生态区划分的泽库县生态环境保护与城镇化建设第83-93页
   ·生态功能区划第83-85页
     ·生态功能区划方法第83页
     ·泽库县生态功能区划分第83-85页
   ·不同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化建设第85-87页
     ·林地自然保护区第85-86页
     ·灌木林地生态保育区第86页
     ·灌木林地景观协调区第86-87页
     ·草地生态经济区第87页
   ·非农化进而城镇化是改善泽库县脆弱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第87-91页
     ·建设生态型城镇第88-89页
     ·采取以政府为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城镇化道路第89-90页
     ·以城镇为依托,发展畜牧业为主导的特色产业第90-91页
   ·本章小结第91-93页
7 结论与展望第93-97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93页
   ·研究的创新点第93-94页
   ·研究的不足第94页
   ·展望第94-97页
致谢第97-99页
参考文献第99-103页
图表目录第103-105页
研究生期间研究成果第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关中地区农村中小学生环境教育研究
下一篇:雨水水质变化规律分析及可处理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