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行为矫治制度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前言 | 第7-10页 |
第一章 对现实劳动教养制度的反思 | 第10-30页 |
一、劳动教养的历史回顾 | 第10-15页 |
(一) 创设时期的劳动教养 | 第10-11页 |
(二) 制度化的劳动教养 | 第11-12页 |
(三) 恢复重建时期的劳动教养制度 | 第12-14页 |
(四) 改革时期的劳动教养 | 第14-15页 |
二、劳动教养的合理性分析 | 第15-22页 |
(一) 劳动教养存在的历史合理性 | 第15-18页 |
(二) 劳动教养存在的现实合理性 | 第18页 |
(三) 劳动教养存在及改造的必要性 | 第18-22页 |
三、劳动教养的存在问题分析 | 第22-30页 |
(一) 与刑法制度的衔接障碍 | 第22-25页 |
(二) 违反正当程序 | 第25-27页 |
(三) 与监狱管理的同构化 | 第27-30页 |
第二章 域外类似制度考察与借鉴 | 第30-35页 |
一、保安处分制度考察 | 第30-32页 |
(一) 什么是保安处分 | 第30-31页 |
(二) 对我们的启示 | 第31-32页 |
二、教养院制度考察与启示 | 第32-35页 |
(一) 教养院制度之考察 | 第32页 |
(二) 教养院收容的对象 | 第32-33页 |
(三) 教养院与劳动教养的异同 | 第33页 |
(四) 对我们的启示 | 第33-35页 |
第三章 违法行为矫治制度的理论分析 | 第35-49页 |
一、违法行为矫治概念及特征 | 第35-36页 |
(一) 违法行为矫治的概念 | 第35-36页 |
(二) 违法行为矫治的特征 | 第36页 |
二、违法行为矫治制度的理论支持 | 第36-45页 |
(一) 理论逻辑支持点的转换 | 第36-43页 |
(二) 社会文化逻辑点的转换 | 第43-45页 |
三、违法行为矫治制度的价值基础 | 第45-49页 |
(一) 保障人权与社会秩序的平衡价值 | 第45-46页 |
(二) 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平衡价值 | 第46-49页 |
第四章 违法行为矫治制度的具体构想 | 第49-57页 |
一、违法行为矫治的基本原则 | 第49-51页 |
(一) 法治原则 | 第49页 |
(二) 公正、公开原则 | 第49-50页 |
(三) 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原则 | 第50-51页 |
二、具体的实体改革构想 | 第51-53页 |
(一) 违法行为矫治的适用对象 | 第51-52页 |
(二) 违法行为矫治的适用范围 | 第52页 |
(三) 违法行为矫治的期限 | 第52页 |
(四) 违法行为的矫治手段 | 第52-53页 |
三、违法行为矫治制度程序改革构想 | 第53-57页 |
(一) 违法行为矫治的可能模式及其评析 | 第53-54页 |
(二) 具体的程序设计构想 | 第54-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后记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