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7页 |
英文摘要 | 第17-22页 |
引言 | 第22-28页 |
一、研究意义和必要性 | 第22-26页 |
(一) 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要求使然 | 第22-24页 |
(二) 国内外在卫生监督系统评价和配置标准方面的研究需要突破 | 第24-25页 |
(三) 本研究的定位 | 第25-26页 |
二、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以及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 第26-28页 |
(一) 研究目标 | 第26页 |
(二) 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三)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 第27-2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8-43页 |
一、主要研究方法简介 | 第28-35页 |
(一) 指导性研究方法 | 第28-29页 |
(二) 具体研究方法 | 第29-35页 |
二、资料来源和收集方法 | 第35-41页 |
(一) 文献查阅 | 第35页 |
(二) 机构调查 | 第35-40页 |
(三) 专家咨询和论证 | 第40-41页 |
(四) 二次资料利用 | 第41页 |
(五) 模型构建和模拟验证 | 第41页 |
三、质量控制方法 | 第41页 |
(一) 组织保证 | 第41页 |
(二) 现场调查阶段 | 第41页 |
(三) 资料录入与整理阶段 | 第41页 |
四、主要分析方法 | 第41-42页 |
五、技术路线 | 第42-43页 |
研究结果 | 第43-239页 |
第一部分 卫生监督公共职能界定 | 第43-56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43-44页 |
(一) 卫生监督体系的首要问题为卫生监督职能界定不清、难以落实 | 第43页 |
(二) 卫生监督职能难以落实的种种表现 | 第43-44页 |
二、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44-46页 |
三、卫生监督的地位和作用 | 第46-51页 |
(一) 卫生监督的概念和性质 | 第46-47页 |
(二) 卫生监督的功能和特征 | 第47-50页 |
(三) 卫生监督的作用和意义 | 第50-51页 |
四、卫生监督职能和基本任务 | 第51-54页 |
(一) 卫生监督机构职能和主要任务 | 第51-53页 |
(二) 界定的卫生监督职能被普遍认可 | 第53-54页 |
五、小结 | 第54-56页 |
第二部分 卫生监督体系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研制 | 第56-67页 |
一、卫生监督体系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研制的主要任务 | 第56页 |
二、卫生监督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研制过程及步骤 | 第56-57页 |
(一) 全面构建卫生监督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 第56-57页 |
(二) 指标框架条理化和层次化的过程 | 第57页 |
三、卫生监督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 第57-66页 |
四、小结 | 第66-67页 |
第三部分 (1)卫生监督体系资源配置现状——人力 | 第67-94页 |
一、卫生监督机构人力资源配置一般情况 | 第67-76页 |
(一) 参照公务员管理情况 | 第67-68页 |
(二) 人力数量情况 | 第68-69页 |
(三) 人力素质结构情况 | 第69-76页 |
二、2001-2006年期间卫生监督机构人力资源变化情况 | 第76-85页 |
(一) 人员流动概况 | 第76-79页 |
(二) 人员具体流动情况 | 第79-85页 |
三、卫生监督机构人员综合素质情况 | 第85-87页 |
四、卫生监督人员学历教育和培训情况 | 第87-90页 |
(一) 学历教育情况 | 第87-89页 |
(二) 参加培训班情况 | 第89-90页 |
五、卫生监督现有人力资源与标准的比较 | 第90-91页 |
(一) 卫生监督员学历水平距2010年标准仍有一定差距 | 第90-91页 |
(二) 经常性培训时间达标情况 | 第91页 |
六、人员数量分布均衡性指数分析 | 第91-92页 |
七、小结 | 第92-94页 |
第三部分(2) 卫生监督体系资源配置现状——经费 | 第94-108页 |
一、政府对卫生监督机构的投入力度显著增加 | 第94-98页 |
(一) 卫生监督机构所获的财政拨款总量增加 | 第94-95页 |
(二) 人均财政拨款有所增加,西部地区增长相对较少 | 第95页 |
(三) 卫生监督机构人员经费普遍增加 | 第95-97页 |
(四) 卫生监督机构公用经费和经常性业务经费得到提高 | 第97-98页 |
二、专项经费投入效果显著 | 第98-99页 |
(一) 卫生监督机构专项投入总体加大,但中部地区不增反减 | 第98页 |
(二) 专项经费主要来源于地方政府拨款,中央以引导为主 | 第98-99页 |
三、经费渠道更加优化,服务收入比例持续下降 | 第99-101页 |
(一) 卫生监督机构不同经费来源构成情况分析 | 第99-100页 |
(二) 卫生监督机构服务收入逐渐下降 | 第100-101页 |
四、卫生监督机构投入的公平性逐年好转 | 第101-102页 |
五、政府投入尚不能满足卫生监督机构的支出需要 | 第102-106页 |
(一) 卫生监督机构经费支出情况分析 | 第102-103页 |
(二) 卫生监督机构经费收入占经费支出的比例分析 | 第103-104页 |
(三) 卫生监督机构人员经费缺口分析 | 第104-105页 |
(四) 卫生监督机构日常工作经费缺口分析 | 第105页 |
(五) 服务收入结余部分填补人员和公用经费后遗留的缺口分析 | 第105-106页 |
六、小结 | 第106-108页 |
第三部分(3) 卫生监督体系资源配置现状——房屋 | 第108-125页 |
一、从普查的数据看全国卫生监督机构房屋基础设施的现状 | 第108-116页 |
(一) 全国各级卫生监督机构的实际使用建筑面积 | 第108-110页 |
(二) 全国各级卫生监督机构的人均实际使用建筑面积 | 第110-113页 |
(三) 全国各级卫生监督机构的产权房屋建筑面积 | 第113-116页 |
二、从抽样调查的数据看卫生监督机构房屋基础设施三年建设的变化情况 | 第116-122页 |
(一) 卫生监督机构建筑规模增大 | 第116-118页 |
(二) 卫生监督机构人均建筑面积提高 | 第118-119页 |
(三) 卫生监督机构房屋结构的变化 | 第119-120页 |
(四) 卫生监督机构建设资金投入 | 第120-121页 |
(五) 卫生监督机构房屋资产值的变化 | 第121-122页 |
(六) 卫生监督基础设施的均衡性指数的变化 | 第122页 |
三、小结 | 第122-125页 |
第三部分(4) 卫生监督体系资源配置现状——设备 | 第125-140页 |
一、主要设备配置规模 | 第125-136页 |
二、主要设备配置种类分析 | 第136-137页 |
三、地区间设备配置均衡性分析 | 第137-138页 |
四、小结 | 第138-140页 |
第四部分 卫生监督体系能力建设现状 | 第140-177页 |
一、卫生行政许可工作能力 | 第140-144页 |
(一) 卫生行政许可数 | 第140-142页 |
(二) 被依法撤销的卫生行政许可数和撤销率 | 第142-143页 |
(三) 卫生行政许可按时办结率 | 第143-144页 |
二、日常卫生监督检查能力 | 第144-148页 |
(一) 卫生监督检查覆盖率 | 第145-146页 |
(二) 户均卫生监督检查频次 | 第146-147页 |
(三) 卫生监督员人均现场检查天数 | 第147-148页 |
三、重大活动卫生保障能力 | 第148-150页 |
(一) 重大活动卫生保障次数 | 第148-149页 |
(二) 参与重大活动卫生保障人次数 | 第149-150页 |
四、案件查处能力 | 第150-154页 |
(一) 立案数 | 第150-151页 |
(二) 结案数 | 第151-152页 |
(三) 经行政复议、诉讼撤销案件数 | 第152-153页 |
(四) 结案率 | 第153-154页 |
五、投诉举报处理能力 | 第154-156页 |
(一) 投诉举报受理数 | 第154-155页 |
(二) 投诉举报及时调查处理率 | 第155-156页 |
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 第156-165页 |
(一)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成效显著 | 第156-159页 |
(二)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 第159-161页 |
(三) 应急处置培训和演练情况有所改善 | 第161-163页 |
(四)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实处置情况 | 第163-165页 |
七、卫生监督信息管理能力 | 第165-170页 |
(一) 信息设备配置规模 | 第166-169页 |
(二) 信息管理能力建设情况 | 第169-170页 |
八、卫生法制宣传教育能力 | 第170-173页 |
九、小结 | 第173-177页 |
第五部分 卫生监督体系职能落实现状 | 第177-206页 |
一、卫生监督机构公共职能地区开展情况 | 第177-193页 |
(一) 从11大项职能看卫生监督公共职能的地区开展比例 | 第177-178页 |
(二) 从31项类别看卫生监督职能的地区开展比例 | 第178-180页 |
(三) 从100项内容看卫生监督职能的地区开展比例 | 第180-186页 |
(四) 从457个子项目看卫生监督职能的地区开展比例 | 第186-193页 |
二、卫生监督机构公共职能是否明确、与职能是否开展的交叉分析 | 第193-195页 |
(一) 总体状况 | 第193-194页 |
(二) 不同地区机构职能项目明确与否和开展情况的交叉分析 | 第194页 |
(三) 不同级别机构职能项目明确与否和开展情况的交叉分析 | 第194-195页 |
三、2006年卫生监督机构公共职能履行情况 | 第195-204页 |
(一) 卫生监督机构公共职能的开展和完成情况 | 第195-197页 |
(二) 11项卫生监督公共职能具体项目的开展和完成情况 | 第197-200页 |
(三) 样本地区公共职能的项目开展比例和项目完成度的集中趋势分析 | 第200-202页 |
(四) 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对公共职能落实情况的影响 | 第202-204页 |
四、小结 | 第204-206页 |
第六部分 卫生监督体系的外部评价状况 | 第206-213页 |
一、SARS后社会各方认为卫生监督工作能力有所提高 | 第206-209页 |
二、SARS后社会各方对卫生监督工作理解支持程度上升 | 第209-210页 |
三、SARS后百姓对卫生监督工作的理解、参与、受益程度均得到加强 | 第210-212页 |
四、小结 | 第212-213页 |
第七部分 卫生监督体系投入产出分析 | 第213-227页 |
一、基本思路与方法 | 第213-214页 |
(一) 结构—过程—结果模型 | 第213-214页 |
(二) 分析思路 | 第214页 |
二、运用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对投入产出的分析 | 第214-222页 |
(一) 卫生监督投入产出指标筛选 | 第215-217页 |
(二) 研究结果 | 第217-222页 |
三、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投入产出的分析 | 第222-225页 |
(一) 变量选择和定义 | 第222-223页 |
(二) 卫生监督投入产出结构方程路径图 | 第223页 |
(三) 模型参数估计 | 第223-224页 |
(四) 模型拟合与评价 | 第224-225页 |
四、小结 | 第225-227页 |
第八部分 卫生监督体系配置标准研究 | 第227-239页 |
一、关于绩效预算 | 第227页 |
二、配置标准研究范围界定和测算原则 | 第227-229页 |
三、卫生监督体系人力配置标准研制 | 第229-235页 |
(一) 研究目标 | 第229页 |
(二) 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229页 |
(三) 考虑的主要因素及其说明 | 第229-231页 |
(四) 主要测算过程 | 第231-235页 |
四、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经常性业务费测算 | 第235-237页 |
五、仪器设备一次性购置费测算 | 第237页 |
六、房屋建筑面积经费缺口测算 | 第237-238页 |
七、小结 | 第238-239页 |
讨论 | 第239-250页 |
一、研究结果概述 | 第239-248页 |
二、研究创新和应用 | 第248-249页 |
(一) 结果创新 | 第248-249页 |
(二) 方法和应用创新 | 第249页 |
三、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249-250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250-253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253-254页 |
致谢 | 第254-255页 |
综述一: 我国卫生监督体系的发展变迁 | 第255-263页 |
综述二: 我国卫生系统投入状况 | 第263-277页 |
附件:卫生监督机构职能详述 | 第277-3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