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预防医学、卫生学论文--保健组织与事业(卫生事业管理)论文--医疗卫生制度与机构论文--医疗服务制度论文

卫生监督体系系统评价与配置标准研究

中文摘要第1-17页
英文摘要第17-22页
引言第22-28页
 一、研究意义和必要性第22-26页
  (一) 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要求使然第22-24页
  (二) 国内外在卫生监督系统评价和配置标准方面的研究需要突破第24-25页
  (三) 本研究的定位第25-26页
 二、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以及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第26-28页
  (一) 研究目标第26页
  (二) 研究内容第26-27页
  (三)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第27-28页
材料与方法第28-43页
 一、主要研究方法简介第28-35页
  (一) 指导性研究方法第28-29页
  (二) 具体研究方法第29-35页
 二、资料来源和收集方法第35-41页
  (一) 文献查阅第35页
  (二) 机构调查第35-40页
  (三) 专家咨询和论证第40-41页
  (四) 二次资料利用第41页
  (五) 模型构建和模拟验证第41页
 三、质量控制方法第41页
  (一) 组织保证第41页
  (二) 现场调查阶段第41页
  (三) 资料录入与整理阶段第41页
 四、主要分析方法第41-42页
 五、技术路线第42-43页
研究结果第43-239页
 第一部分 卫生监督公共职能界定第43-56页
  一、研究背景第43-44页
   (一) 卫生监督体系的首要问题为卫生监督职能界定不清、难以落实第43页
   (二) 卫生监督职能难以落实的种种表现第43-44页
  二、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第44-46页
  三、卫生监督的地位和作用第46-51页
   (一) 卫生监督的概念和性质第46-47页
   (二) 卫生监督的功能和特征第47-50页
   (三) 卫生监督的作用和意义第50-51页
  四、卫生监督职能和基本任务第51-54页
   (一) 卫生监督机构职能和主要任务第51-53页
   (二) 界定的卫生监督职能被普遍认可第53-54页
  五、小结第54-56页
 第二部分 卫生监督体系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研制第56-67页
  一、卫生监督体系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研制的主要任务第56页
  二、卫生监督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研制过程及步骤第56-57页
   (一) 全面构建卫生监督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第56-57页
   (二) 指标框架条理化和层次化的过程第57页
  三、卫生监督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第57-66页
  四、小结第66-67页
 第三部分 (1)卫生监督体系资源配置现状——人力第67-94页
  一、卫生监督机构人力资源配置一般情况第67-76页
   (一) 参照公务员管理情况第67-68页
   (二) 人力数量情况第68-69页
   (三) 人力素质结构情况第69-76页
  二、2001-2006年期间卫生监督机构人力资源变化情况第76-85页
   (一) 人员流动概况第76-79页
   (二) 人员具体流动情况第79-85页
  三、卫生监督机构人员综合素质情况第85-87页
  四、卫生监督人员学历教育和培训情况第87-90页
   (一) 学历教育情况第87-89页
   (二) 参加培训班情况第89-90页
  五、卫生监督现有人力资源与标准的比较第90-91页
   (一) 卫生监督员学历水平距2010年标准仍有一定差距第90-91页
   (二) 经常性培训时间达标情况第91页
  六、人员数量分布均衡性指数分析第91-92页
  七、小结第92-94页
 第三部分(2) 卫生监督体系资源配置现状——经费第94-108页
  一、政府对卫生监督机构的投入力度显著增加第94-98页
   (一) 卫生监督机构所获的财政拨款总量增加第94-95页
   (二) 人均财政拨款有所增加,西部地区增长相对较少第95页
   (三) 卫生监督机构人员经费普遍增加第95-97页
   (四) 卫生监督机构公用经费和经常性业务经费得到提高第97-98页
  二、专项经费投入效果显著第98-99页
   (一) 卫生监督机构专项投入总体加大,但中部地区不增反减第98页
   (二) 专项经费主要来源于地方政府拨款,中央以引导为主第98-99页
  三、经费渠道更加优化,服务收入比例持续下降第99-101页
   (一) 卫生监督机构不同经费来源构成情况分析第99-100页
   (二) 卫生监督机构服务收入逐渐下降第100-101页
  四、卫生监督机构投入的公平性逐年好转第101-102页
  五、政府投入尚不能满足卫生监督机构的支出需要第102-106页
   (一) 卫生监督机构经费支出情况分析第102-103页
   (二) 卫生监督机构经费收入占经费支出的比例分析第103-104页
   (三) 卫生监督机构人员经费缺口分析第104-105页
   (四) 卫生监督机构日常工作经费缺口分析第105页
   (五) 服务收入结余部分填补人员和公用经费后遗留的缺口分析第105-106页
  六、小结第106-108页
 第三部分(3) 卫生监督体系资源配置现状——房屋第108-125页
  一、从普查的数据看全国卫生监督机构房屋基础设施的现状第108-116页
   (一) 全国各级卫生监督机构的实际使用建筑面积第108-110页
   (二) 全国各级卫生监督机构的人均实际使用建筑面积第110-113页
   (三) 全国各级卫生监督机构的产权房屋建筑面积第113-116页
  二、从抽样调查的数据看卫生监督机构房屋基础设施三年建设的变化情况第116-122页
   (一) 卫生监督机构建筑规模增大第116-118页
   (二) 卫生监督机构人均建筑面积提高第118-119页
   (三) 卫生监督机构房屋结构的变化第119-120页
   (四) 卫生监督机构建设资金投入第120-121页
   (五) 卫生监督机构房屋资产值的变化第121-122页
   (六) 卫生监督基础设施的均衡性指数的变化第122页
  三、小结第122-125页
 第三部分(4) 卫生监督体系资源配置现状——设备第125-140页
  一、主要设备配置规模第125-136页
  二、主要设备配置种类分析第136-137页
  三、地区间设备配置均衡性分析第137-138页
  四、小结第138-140页
 第四部分 卫生监督体系能力建设现状第140-177页
  一、卫生行政许可工作能力第140-144页
   (一) 卫生行政许可数第140-142页
   (二) 被依法撤销的卫生行政许可数和撤销率第142-143页
   (三) 卫生行政许可按时办结率第143-144页
  二、日常卫生监督检查能力第144-148页
   (一) 卫生监督检查覆盖率第145-146页
   (二) 户均卫生监督检查频次第146-147页
   (三) 卫生监督员人均现场检查天数第147-148页
  三、重大活动卫生保障能力第148-150页
   (一) 重大活动卫生保障次数第148-149页
   (二) 参与重大活动卫生保障人次数第149-150页
  四、案件查处能力第150-154页
   (一) 立案数第150-151页
   (二) 结案数第151-152页
   (三) 经行政复议、诉讼撤销案件数第152-153页
   (四) 结案率第153-154页
  五、投诉举报处理能力第154-156页
   (一) 投诉举报受理数第154-155页
   (二) 投诉举报及时调查处理率第155-156页
  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第156-165页
   (一)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成效显著第156-159页
   (二)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第159-161页
   (三) 应急处置培训和演练情况有所改善第161-163页
   (四)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实处置情况第163-165页
  七、卫生监督信息管理能力第165-170页
   (一) 信息设备配置规模第166-169页
   (二) 信息管理能力建设情况第169-170页
  八、卫生法制宣传教育能力第170-173页
  九、小结第173-177页
 第五部分 卫生监督体系职能落实现状第177-206页
  一、卫生监督机构公共职能地区开展情况第177-193页
   (一) 从11大项职能看卫生监督公共职能的地区开展比例第177-178页
   (二) 从31项类别看卫生监督职能的地区开展比例第178-180页
   (三) 从100项内容看卫生监督职能的地区开展比例第180-186页
   (四) 从457个子项目看卫生监督职能的地区开展比例第186-193页
  二、卫生监督机构公共职能是否明确、与职能是否开展的交叉分析第193-195页
   (一) 总体状况第193-194页
   (二) 不同地区机构职能项目明确与否和开展情况的交叉分析第194页
   (三) 不同级别机构职能项目明确与否和开展情况的交叉分析第194-195页
  三、2006年卫生监督机构公共职能履行情况第195-204页
   (一) 卫生监督机构公共职能的开展和完成情况第195-197页
   (二) 11项卫生监督公共职能具体项目的开展和完成情况第197-200页
   (三) 样本地区公共职能的项目开展比例和项目完成度的集中趋势分析第200-202页
   (四) 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对公共职能落实情况的影响第202-204页
  四、小结第204-206页
 第六部分 卫生监督体系的外部评价状况第206-213页
  一、SARS后社会各方认为卫生监督工作能力有所提高第206-209页
  二、SARS后社会各方对卫生监督工作理解支持程度上升第209-210页
  三、SARS后百姓对卫生监督工作的理解、参与、受益程度均得到加强第210-212页
  四、小结第212-213页
 第七部分 卫生监督体系投入产出分析第213-227页
  一、基本思路与方法第213-214页
   (一) 结构—过程—结果模型第213-214页
   (二) 分析思路第214页
  二、运用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对投入产出的分析第214-222页
   (一) 卫生监督投入产出指标筛选第215-217页
   (二) 研究结果第217-222页
  三、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投入产出的分析第222-225页
   (一) 变量选择和定义第222-223页
   (二) 卫生监督投入产出结构方程路径图第223页
   (三) 模型参数估计第223-224页
   (四) 模型拟合与评价第224-225页
  四、小结第225-227页
 第八部分 卫生监督体系配置标准研究第227-239页
  一、关于绩效预算第227页
  二、配置标准研究范围界定和测算原则第227-229页
  三、卫生监督体系人力配置标准研制第229-235页
   (一) 研究目标第229页
   (二) 研究内容及思路第229页
   (三) 考虑的主要因素及其说明第229-231页
   (四) 主要测算过程第231-235页
  四、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经常性业务费测算第235-237页
  五、仪器设备一次性购置费测算第237页
  六、房屋建筑面积经费缺口测算第237-238页
  七、小结第238-239页
讨论第239-250页
 一、研究结果概述第239-248页
 二、研究创新和应用第248-249页
  (一) 结果创新第248-249页
  (二) 方法和应用创新第249页
 三、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研究方向第249-250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250-253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第253-254页
致谢第254-255页
综述一: 我国卫生监督体系的发展变迁第255-263页
综述二: 我国卫生系统投入状况第263-277页
附件:卫生监督机构职能详述第277-338页

论文共3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榆林毛乌素沙地固沙林地土壤质量演变机制
下一篇:外周血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工程皮肤制备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