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寐病因证治的现代文献整理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前言 | 第7-8页 |
第一部分 不寐含义的探讨 | 第8-13页 |
·不寐含义的探讨 | 第8-11页 |
·不寐探源 | 第8-9页 |
·不寐与失眠 | 第9-10页 |
·不寐与西医失眠症 | 第10-11页 |
·总结 | 第1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3页 |
第二部分 不寐病因证治的现代研究概况 | 第13-36页 |
·不寐病因病机的现代研究概况 | 第13-18页 |
·心为不寐之关键 | 第14-15页 |
·不寐病因病机不拘于心 | 第15-17页 |
·不寐病因病机与肝胆密切相关 | 第15页 |
·不寐病因病机与脾胃密切相关 | 第15-16页 |
·不寐病因病机与肾密切相关 | 第16页 |
·不寐病因病机与脑密切相关 | 第16页 |
·不寐病因病机与瘀、火、痰、湿之邪密切相关 | 第16-17页 |
·不寐病因病机的多样化 | 第17页 |
·结合西医理论扩展不寐病因病机 | 第17-18页 |
·小结 | 第18页 |
·不寐证治的现代研究概况 | 第18-24页 |
·脏腑辨证治疗不寐 | 第18-21页 |
·从心论治 | 第18-19页 |
·从肝胆论治 | 第19页 |
·从脾胃论治 | 第19-20页 |
·从肾论治 | 第20页 |
·从脑论治 | 第20页 |
·其它论治方法 | 第20-21页 |
·病因辨证治疗不寐 | 第21-23页 |
·从瘀论治 | 第21-22页 |
·从痰湿论治 | 第22页 |
·从火论治 | 第22页 |
·从痰瘀论治 | 第22-23页 |
·辨时治疗不寐 | 第23-24页 |
·调和营卫阴阳论治 | 第23页 |
·辨时论治 | 第23-24页 |
·小结 | 第24页 |
·不寐方药的现代研究概况 | 第24-27页 |
·经方运用 | 第24-25页 |
·自拟方运用 | 第25页 |
·成方运用 | 第25-26页 |
·单方运用 | 第26页 |
·药理研究运用 | 第26-27页 |
·小结 | 第27页 |
·不寐其它中医疗法的现代研究概况 | 第27-29页 |
·针灸疗法 | 第27-28页 |
·推拿疗法 | 第28页 |
·耳针疗法 | 第28页 |
·刮痧疗法 | 第28页 |
·其它外治法 | 第28-29页 |
·综合疗法 | 第29页 |
·小结 | 第29页 |
·总结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6页 |
第三部分 有关现代不寐病因病机的比较研究 | 第36-45页 |
·不寐病因病机的比较研究 | 第36-42页 |
·古今不寐病因病机的总结对比 | 第36-41页 |
·不寐病因病机的历史回顾及现代发展 | 第36-39页 |
·现代新增不寐病因病机的分析 | 第39-40页 |
·小结 | 第40-41页 |
·西医对中医不寐病因病机认识的启发 | 第41-42页 |
·西医对失眠症病因的研究 | 第41-42页 |
·几点启发 | 第42页 |
·总结 | 第42-43页 |
参考资料 | 第43-45页 |
第四部分 现代名老中医治疗不寐经验的总结 | 第45-58页 |
·分型而治 | 第45-47页 |
·按法而治 | 第47-50页 |
·脏腑辨证 | 第50-51页 |
·专方专药 | 第51-55页 |
·总结 | 第55页 |
参考资料 | 第55-58页 |
第五部分 总结与展望 | 第58-59页 |
附录 | 第59-65页 |
附录一: 不寐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 第59页 |
附录二: 西医失眠症诊断标准 | 第59-60页 |
附录三: 西医失眠的诊断及类型 | 第60-61页 |
附录四: 匹兹堡睡眠量表 | 第61-62页 |
附录五: 有关中医不寐的睡眠调查表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个人简历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