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1 选题依据和意义 | 第12-30页 |
·选题依据 | 第12-14页 |
·中国战略矿产资源安全面临的挑战 | 第12页 |
·矿产资源安全供应是国民经济运行安全的基础 | 第12-13页 |
·世界资源新格局的建立需要中国具有全球战略矿产资源供应安全的规划 | 第13-14页 |
·选题意义 | 第14页 |
·战略矿产资源与资源安全的内涵、表现形式与资源风险的主要来源 | 第14-30页 |
·资源安全的内涵 | 第14-19页 |
·资源安全问题的产生 | 第19-21页 |
·资源安全的表现形式 | 第21-23页 |
·我国资源安全风险的主要来源 | 第23-30页 |
2 国内外资源安全保障现状 | 第30-69页 |
·世界资源概况及发达国家资源安全保障手段 | 第30-35页 |
·日本 | 第30-32页 |
·美国 | 第32-33页 |
·德国 | 第33-34页 |
·印度 | 第34-35页 |
·国外资源危机分析 | 第35-46页 |
·两次资源(石油)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 第35-44页 |
·当今发达国家面临的资源安全形势 | 第44-46页 |
·国内资源现状 | 第46-51页 |
·资源禀赋 | 第46-47页 |
·中国资源储产消现状 | 第47-51页 |
·国内资源安全现状分析 | 第51-69页 |
·资源储备现状 | 第51页 |
·资源消费现状与需求趋势 | 第51-57页 |
·国内供应缺口及对外依存现状与趋势 | 第57-58页 |
·国际价格现状与趋势 | 第58-64页 |
·世界矿业垄断格局 | 第64-67页 |
·地缘政治对资源安全影响分析 | 第67-68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3 当前矿产资源形势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影响 | 第69-88页 |
·矿产资源在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作用 | 第69-78页 |
·矿产原材料年消费总量42亿吨,消费总价值4万亿元 | 第69-73页 |
·矿产原材料占社会资源消费总量的80% | 第73页 |
·矿产原材料产业占全国工业经济的3分天下 | 第73-74页 |
·矿产原材料产业就业占全国工业就业人数的3成 | 第74页 |
·矿产原材料及其产业链渗透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 | 第74-78页 |
·资源高价位(资源风险)对经济运行安全的影响、损失及潜在经济风险 | 第78-87页 |
·石油价格变化对中国经济的7大影响 | 第78-79页 |
·本轮资源价格风险对中国经济影响的本质 | 第79页 |
·本轮资源价格风险对中国经济影响主要表现 | 第79-83页 |
·本轮资源价格风险对产业的影响 | 第83-87页 |
·结论 | 第87-88页 |
4 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 | 第88-97页 |
·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 第88-97页 |
·市场指标 | 第88页 |
·战略指标 | 第88-89页 |
·指标使用范畴 | 第89-90页 |
·评价方法 | 第90-91页 |
·评价过程 | 第91-92页 |
·评价结果 | 第92-96页 |
·结论 | 第96-97页 |
5 资源安全监测与预警指标体系 | 第97-105页 |
·资源安全监测与预警指标体系 | 第97-100页 |
·监测指标 | 第97-98页 |
·预警指标 | 第98-100页 |
·资源安全政策 | 第100-102页 |
·当前资源安全状况及对经济影响的范围和程度 | 第100页 |
·可选择的资源安全政策手段 | 第100-102页 |
·资源安全应急程度和程序 | 第102-103页 |
·黄色应急反应 | 第102-103页 |
·橙色应急反应 | 第103页 |
·红色应急反应 | 第103页 |
·保障条件 | 第103-105页 |
·建立全球资源及市场信息收集、分析、决策系统 | 第103页 |
·建立资源安全应急反应机制 | 第103-104页 |
·完善资源安全保障的政策资源 | 第104-105页 |
6 结论 | 第105-109页 |
1.战略矿产资源供应安全直接关系到资源产业以及我国国民经济运行的安全。 | 第105页 |
2.中国资源供应安全形势严峻 | 第105页 |
3.资源安全对中国经济己经造成了现实的影响 | 第105-106页 |
4.资源安全程度整体降低 | 第106页 |
5.提出建立资源安全保障条件 | 第106-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