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刑事证据裁判原则
目录 | 第1-6页 |
Contents | 第6-8页 |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引言 | 第13-14页 |
一、刑事证据裁判原则的确定 | 第14-20页 |
(一) 传统证据法下的裁判原则 | 第14-16页 |
1、神示证据制度 | 第14-15页 |
2、法定证据制度 | 第15-16页 |
(二) 现代证据裁判原则的确立 | 第16-17页 |
1、国外证据裁判原则的确立 | 第16-17页 |
2、我国证据裁判原则的确立 | 第17页 |
(三) 证据裁判原则确立的依据和意义 | 第17-20页 |
1、证据裁判原则的确立的依据 | 第17-19页 |
2、证据裁判原则的确立的意义 | 第19-20页 |
二 刑事证据裁判原则的基本内容 | 第20-34页 |
(一) 认定事实应依据证据 | 第20-30页 |
1、证据裁判原则的事实的内涵 | 第20-22页 |
2、证据裁判原则中证据的内涵 | 第22-30页 |
(二) 没有证据不得认定案件事实 | 第30页 |
(三) 证据裁判原则的适用例外 | 第30-34页 |
1、推定 | 第31-32页 |
2、司法认知 | 第32-34页 |
三、刑事证据裁判原则的实践问题 | 第34-39页 |
(一) 证据裁判原则与证明方法 | 第34-35页 |
(二) 证据裁判原则与证明责任 | 第35-37页 |
(三) 证据裁判原则与质证 | 第37-39页 |
四、我国证据裁判原则实现的保障 | 第39-44页 |
(一) 完善直接言词原则 | 第39-40页 |
(二) 加强审判独立职能 | 第40-41页 |
1、法院职能独立 | 第40页 |
2、法官职能独立 | 第40-41页 |
(三) 强化审判公开原则 | 第41-44页 |
1、强化旁听制度 | 第41-42页 |
2、加强审判结果公开 | 第42-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6页 |
参考政策法规 | 第46-47页 |
发表文章及目录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49-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