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猪嗜血杆菌基因表达文库的构建和新基因的挖掘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缩略词(Abbreviation) | 第8-9页 |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9-20页 |
| ·副猪嗜血杆菌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 ·病原学研究 | 第9-10页 |
| ·致病性研究 | 第10-11页 |
| ·分子水平研究 | 第11-12页 |
| ·防治研究 | 第12-13页 |
| ·细菌中的腺苷酸环化酶研究现状 | 第13-20页 |
| 第2章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0-21页 |
| 第3章 副猪嗜血杆菌基因表达文库的构建 | 第21-33页 |
| ·实验材料 | 第21-25页 |
| ·试验菌株 | 第21页 |
| ·试验质粒 | 第21页 |
| ·试验中的工具酶 | 第21页 |
| ·试剂盒 | 第21-22页 |
| ·主要试剂 | 第22-23页 |
| ·培养基的制备 | 第23-24页 |
| ·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24页 |
| ·主要器材 | 第24-25页 |
| ·实验方法 | 第25-28页 |
| ·细菌染色体 DNA的大量制备 | 第25页 |
| ·基因组酶切 | 第25页 |
| ·基因组 DNA的回收 | 第25页 |
| ·碱裂解变性法制备质粒 | 第25-28页 |
| ·质粒的去磷酸化处理 | 第28页 |
| ·转化实验 | 第28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8-31页 |
| ·基因组部分消化结果 | 第28-29页 |
| ·文库载体的制备 | 第29-30页 |
| ·质粒的酶切鉴定 | 第30-31页 |
| ·转化子数的统计及评估 | 第31页 |
| ·讨论 | 第31-33页 |
| 第4章 副猪嗜血杆菌新基因的挖掘及分析 | 第33-47页 |
| ·实验材料 | 第33-35页 |
| ·试验菌株 | 第33页 |
| ·试验的工具酶和质粒 | 第33-34页 |
| ·试验的引物及设计 | 第34页 |
| ·试验的主要试剂和试剂盒 | 第34页 |
| ·培养基的制备 | 第34-35页 |
| ·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35页 |
| ·主要器材 | 第35页 |
| ·实验方法 | 第35-37页 |
| ·细菌基因组 DNA的制备 | 第35-36页 |
| ·聚合酶链式反应 | 第36页 |
| ·扩增产物的回收与纯化 | 第36页 |
|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36-37页 |
| ·连接产物的转化 | 第37页 |
| ·质粒的制备 | 第3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7-46页 |
| ·聚合酶链式反应结果 | 第37-38页 |
| ·质粒提取与鉴定结果 | 第38-39页 |
| ·基因序列及分析 | 第39-46页 |
| ·基因的序列 | 第39-40页 |
| ·序列的初步分析 | 第40-43页 |
| ·腺苷酸环化酶基因结构分析 | 第43-45页 |
| ·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结果 | 第45-46页 |
| ·讨论 | 第46-47页 |
| 第5章 结论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
| 附录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