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1 导论 | 第12-17页 |
·选题依据 | 第12-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展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供给中的政府责任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县级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中担负责任的理论依据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写作思路和篇章结构 | 第15-16页 |
·主要观点 | 第16-17页 |
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政府责任的基础理论阐述 | 第17-23页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概况 | 第17-19页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概念 | 第17页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特点 | 第17-19页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政府责任的相关理论 | 第19-23页 |
·政府责任在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中的理论依据 | 第19-21页 |
·各级政府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中应尽的责任 | 第21页 |
·县级政府在推进新农合制度的角色定位 | 第21-23页 |
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供给状况 | 第23-28页 |
·新农合参与情况 | 第23-24页 |
·基金筹集及使用状况 | 第24页 |
·农民受益情况 | 第24-26页 |
·农村医疗机构服务情况 | 第26-28页 |
4 县级政府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影响机理分析 | 第28-35页 |
·县级政府行为的公共性和自利性分析 | 第28页 |
·县级政府对制度模式的影响机理研究 | 第28-30页 |
·影响制度模式的因素分析 | 第28-29页 |
·县级政府影响制度运行的行为模式 | 第29-30页 |
·县乡政府对筹资机制的影响机理 | 第30-31页 |
·县乡政府在基金筹资中的作用分析 | 第30页 |
·县乡政府影响农民筹资意愿的机理分析 | 第30-31页 |
·政府间补助制度缺陷对县乡政府行为影响分析 | 第31页 |
·县乡政府对制度工作网络的影响机制 | 第31-35页 |
·制度工作网络结构和利益联结机制 | 第31-32页 |
·县乡政府对业务系统的影响分析 | 第32-33页 |
·县乡政府对监督系统的影响机理分析 | 第33-35页 |
5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进中县级政府行为失当分析 | 第35-40页 |
·县乡政府行为失当的具体表现 | 第35-37页 |
·县乡政府套取、挪用新农合补助金 | 第35页 |
·对医疗机构投入不足推高“药价” | 第35-36页 |
·限定就医场所与规范医疗行为不能同步 | 第36页 |
·报销方案设置不科学 | 第36-37页 |
·县乡政府行为失当原因分析 | 第37-40页 |
·新农合覆盖率提高与县级财政支出能力有限的矛盾 | 第37页 |
·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将以高额治理成本为代价 | 第37-38页 |
·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 | 第38页 |
·政府失灵导致制度偏差 | 第38-40页 |
6 国外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比较与启示 | 第40-45页 |
·发达国家农村医疗制度个案分析 | 第40-41页 |
·德国农村的“农民健康保险”制度 | 第40页 |
·日本农村的“国民健康保险”制度 | 第40-41页 |
·发展中国家农村医疗制度个案分析 | 第41-43页 |
·印度农村医疗保险制度 | 第41-42页 |
·巴西农村医疗保险制度 | 第42-43页 |
·政府责任在国内外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中的比较与启示 | 第43-45页 |
·强调政府责任是中外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共同特点 | 第43页 |
·筹资机制公平与效率的比较与启示 | 第43-44页 |
·政府责任在医疗机构管理上的比较与启示 | 第44页 |
·监督体系的比较与启示 | 第44-45页 |
7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中政府责任应对 | 第45-50页 |
·县级政府已采取的积极措施 | 第45-47页 |
·探索合理的筹资机制 | 第45页 |
·开展门诊统筹 | 第45-46页 |
·遏制就医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 第46页 |
·报销程序日趋透明化 | 第46-47页 |
·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的进一步思考 | 第47-50页 |
·新农合制度推进中县乡政府行为应有的调整 | 第47-48页 |
·县乡政府责任的应对方向 | 第48-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