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页 |
第一部分:导论 | 第5-12页 |
一、研究的背景 | 第5-6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6-7页 |
(一) 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 | 第6页 |
(二) 加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进步的需要 | 第6页 |
(三) 加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 第6页 |
(四) 加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方式 | 第6-7页 |
(五) 加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适应能力发展的需要 | 第7页 |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7-8页 |
(一) 心理健康 | 第7页 |
(二) 心理健康教育 | 第7-8页 |
(三) 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 第8页 |
四、文献综述 | 第8-12页 |
(一) 国外现状 | 第8页 |
(二) 国内现状 | 第8-10页 |
(三)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0-12页 |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一、被试 | 第12页 |
二、研究工具 | 第12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2页 |
四、评分标准和统计方法 | 第12页 |
第三部分 结果与分析 | 第12-18页 |
一、高中生与中专生各项因子得分情况及分析 | 第12-13页 |
二、汉生与蒙生各项因子中度以上问题检出率比较及分析 | 第13页 |
三、高中生各因子与青年组常模资料比较及分析 | 第13-14页 |
四、中专生各因子与青年组常模资料比较及分析 | 第14页 |
五、汉生各因子与青年组常模资料比较及分析 | 第14-15页 |
六、蒙生各因子与青年组常模资料比较及分析 | 第15-16页 |
七、汉生与蒙生各因子分比较及分析 | 第16页 |
八、汉族男生与蒙族男生各因子分比较及分析 | 第16-17页 |
九、汉族女生与蒙族女生各因子分比较及分析 | 第17-18页 |
第四部分 蒙汉青少年学生心理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18-19页 |
一、强迫心理及成因 | 第18页 |
二、人际关系敏感及成因 | 第18页 |
三、抑郁心理的特点及成因 | 第18页 |
四、焦虑心理的特点及成因 | 第18-19页 |
五、敌对心理的特点及成因 | 第19页 |
六、偏执心理的特点及成因 | 第19页 |
第五部分 蒙汉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 第19-25页 |
一、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 第19-21页 |
(一) 教育性原则 | 第19-20页 |
(二) 理解和支持的原则 | 第20页 |
(三) 预防、治疗和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 第20页 |
(四) 信赖性原则 | 第20页 |
(五) 主体性原则 | 第20-21页 |
二、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 第21-22页 |
(一) 本体因素 | 第21页 |
(二) 家庭因素 | 第21页 |
(三) 学校因素 | 第21-22页 |
(四) 社会因素 | 第22页 |
三、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 第22-25页 |
(一) 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 第22-23页 |
(二) 转变教育观念,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 第23页 |
(三) 根据高中生特点,积极防范,及早发现,及时疏导 | 第23-24页 |
(四) 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培训、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 第24页 |
(五) 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改变家长的教育方式 | 第24页 |
(六) 重视和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的专门研究 | 第24-25页 |
Abstract | 第25页 |
注释 | 第25-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29页 |
致谢 | 第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