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前言 | 第9-13页 |
一、研究方法及选题范围 | 第9页 |
二、研究现状及商榷探讨 | 第9-12页 |
三、对于纹饰构成的演变与艺术因素的思考 | 第12-13页 |
第一章 饕餮纹的来源 | 第13-34页 |
一、饕餮与饕餮纹 | 第13-15页 |
二、前人关于饕餮纹来源问题的讨论 | 第15-16页 |
三、良渚文化玉器饕餮纹与商周青铜器饕餮纹的承传关系 | 第16-34页 |
(一) 纹饰构图的相似性 | 第18-26页 |
(二) 关于传播途径的尝试探讨 | 第26-31页 |
(三) 纹饰所反映功能的相似性 | 第31-34页 |
第二章 商周青铜器纹饰的演变 | 第34-50页 |
一、商周青铜器主体纹饰地位的变化 | 第34-43页 |
(一) 纹饰分期 | 第34-35页 |
(二) 饕餮纹、鸟纹在器物主体地位上转变 | 第35-38页 |
(三) 商周青铜器纹饰主体地位变化所反映的社会背景 | 第38-43页 |
二、窃曲纹在纹饰转换过程中扮演的角色 | 第43-50页 |
(一) 窃曲纹的来源及其形成过程 | 第44-49页 |
(二) 窃曲纹的出现结束了饕餮纹的神秘与规范,引领了青铜器纹饰的自由解放的气息 | 第49-50页 |
第三章 饕餮纹的功能内涵 | 第50-72页 |
一、前人关于纹饰内涵的说法及商榷 | 第51-59页 |
(一) 四凶说与戒贪说 | 第51-52页 |
(二) 通天说 | 第52-54页 |
(三) 太阳神说 | 第54-58页 |
(四) 祖神说 | 第58-59页 |
二、来源多元,牺牲说为基调,加上人类想象的超自然力,也有避邪的功能 | 第59-64页 |
(一) 饕餮纹可辨认的特征,为牺牲说提供了依据 | 第59-60页 |
(二) 牛、羊、豕是商周时期的牺牲,也是饕餮纹形成的主要来源 | 第60-61页 |
(三) 饕餮纹构图中的其他动物特征,也带有“灵性” | 第61-63页 |
(四) 人牲也可能是饕餮纹的来源之一 | 第63页 |
(五) 其他诡异造型是人们想象的超自然力量的结合,饕餮纹的内涵不断发展演化 | 第63-64页 |
三、纹饰的艺术特征反映了纹饰涵义的发展 | 第64-72页 |
(一) 殷商艺人可以具备艺术创作的思维与技艺 | 第65-67页 |
(二) 青铜纹饰的象征性特征与纹饰内涵的发展演进 | 第67-70页 |
(三) 对于纹饰发展序列的思考 | 第70-72页 |
结语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9页 |
附图 | 第79-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