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6页 |
| ·液体模塑成型技术(LCM)工艺的发展简史 | 第10页 |
| ·液体模塑成型技术的发展状况和工艺特点 | 第10-11页 |
| ·几种与RFI工艺相关的LCM工艺 | 第11-14页 |
| ·树脂传递模塑(RTM) | 第11-12页 |
| ·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模塑(VARTM) | 第12页 |
| ·树脂浸渍模塑(SCRIMP) | 第12-13页 |
| ·结构反应注射模塑(SRTM) | 第13-14页 |
| ·液体树脂浸润模塑(RLIM) | 第14页 |
| ·树脂膜熔渗(RFI)工艺 | 第14-18页 |
| ·树脂膜熔渗研究背景 | 第14页 |
|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国内RFI树脂膜研究 | 第14-15页 |
| ·国外RFI树脂膜研究 | 第15-16页 |
| ·RFI成形原理及工艺特点 | 第16-17页 |
| ·RFI工艺用预制体 | 第17页 |
| ·RFI工艺用树脂体系 | 第17-18页 |
| ·LCM工艺中纤维增强材料渗透率的研究 | 第18-20页 |
| ·纤维增强材料渗透率研究的必要性 | 第18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 ·LCM工艺中树脂流动模拟 | 第20-25页 |
| ·流动模拟基本原理 | 第20-21页 |
| ·一维流动 | 第21-23页 |
| ·单向流动 | 第21-22页 |
| ·径向流动 | 第22-23页 |
| ·二维流动 | 第23-24页 |
| ·RFI工艺用树脂流动性研究 | 第24-25页 |
| ·内容及意义 | 第25-26页 |
| 第二章 RFI工艺用树脂膜的设计原则 | 第26-36页 |
| ·研究背景及研究重点 | 第26-27页 |
| ·配方设计原则 | 第27-28页 |
| ·实验仪器和原料 | 第28-29页 |
| ·反应机理 | 第29-31页 |
| ·环氧树脂体系的反应机理 | 第29-30页 |
| ·改性双马树脂体系的反应机理 | 第30-31页 |
| ·树脂膜制备 | 第31-32页 |
| ·环氧体系树脂膜的制备 | 第31页 |
| ·改性双马体系树脂膜的制备 | 第31-32页 |
| ·浇铸体制备 | 第32页 |
| ·树脂膜性能 | 第32-33页 |
| ·熔渗工艺 | 第33-34页 |
| ·小结 | 第34-36页 |
| 第三章 环氧体系树脂膜的研究 | 第36-50页 |
| ·配方比例计算 | 第36-38页 |
| ·多胺类固化剂用量 | 第36页 |
| ·成膜剂PES用量 | 第36-38页 |
| ·树脂膜性能 | 第38-40页 |
| ·凝胶化时间 | 第38-39页 |
| ·粘度特性 | 第39-40页 |
| ·固化工艺确定 | 第40-44页 |
|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 第40-42页 |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42-44页 |
| ·固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 第44-46页 |
| ·浇铸体性能 | 第46-49页 |
| ·小结 | 第49-50页 |
| 第四章 改性双马体系树脂膜的研究 | 第50-60页 |
| ·配方设计 | 第50-51页 |
| ·树脂膜性能 | 第51-54页 |
| ·凝胶化时间 | 第51页 |
| ·粘度特性 | 第51-54页 |
| ·固化工艺 | 第54-57页 |
|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 第54-55页 |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55-56页 |
| ·固化程度测量 | 第56-57页 |
| ·浸渍过程比较 | 第57-58页 |
| ·热失重分析 | 第58-59页 |
| ·小结 | 第59-60页 |
| 第五章 RFI工艺中渗透率的研究及树脂流变模型的建立 | 第60-70页 |
| ·渗透率 | 第60-63页 |
| ·流变模型 | 第63-68页 |
| ·粘度与温度的关系 | 第63-65页 |
| ·流变模型的建立 | 第65-68页 |
| ·小结 | 第68-70页 |
| 第六章 一维RFI工艺流动模型的建立与数值模拟 | 第70-82页 |
| ·流动模型 | 第70页 |
| ·树脂流动数值模拟 | 第70-81页 |
| ·小结 | 第81-82页 |
| 第七章 结论 | 第82-84页 |
| 参考文献 | 第84-9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第一作者发表论文 | 第90-91页 |
| 致谢 | 第91-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