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2. 物理“情境——问题”教学的内涵 | 第10-18页 |
·物理“情境——问题”教学基本模式的阐释 | 第11-15页 |
·创设物理情境 | 第11-12页 |
·提出物理问题 | 第12-13页 |
·解决物理问题 | 第13-14页 |
·注重物理应用 | 第14-15页 |
·物理“情境——问题”教学的目的、特点和意义 | 第15-17页 |
·物理“情境——问题”教学的目的 | 第15页 |
·物理“情境——问题”教学的特点 | 第15-16页 |
·物理“情境——问题”教学的意义 | 第16-17页 |
·物理“情境——问题”教学的课堂教学观 | 第17-18页 |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 | 第17页 |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 第17页 |
·发展共性与关注个性 | 第17-18页 |
3. 物理“情境——问题”教学的理论基础 | 第18-23页 |
·物理“情境——问题”教学的唯物辨证法基础 | 第18-19页 |
·物理“情境——问题”教学的系统科学基础 | 第19页 |
·物理“情境——问题”教学的物理哲学与物理教育哲学基础[7] | 第19-21页 |
·物理“情境——问题”教学的物理哲学基础 | 第19-20页 |
·物理“情境——问题”教学的物理教育哲学基础 | 第20-21页 |
·物理“情境——问题”教学的心理学基础 | 第21-22页 |
·情境认知理论 | 第21页 |
·思维的问题性特征理论 | 第21-22页 |
·“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22页 |
·物理“情境——问题”教学的建构主义学习观基础 | 第22-23页 |
4. 物理“情境——问题”教学模式的实施原则与策略 | 第23-31页 |
·物理“情境——问题”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 第23-24页 |
·物理“情境——问题”教学的基本原则 | 第24页 |
·物理“情境——问题”教学的基本策略 | 第24-25页 |
·教学策略 | 第24-25页 |
·学习策略 | 第25页 |
·评价策略 | 第25页 |
·创设物理情境的原则、方法、形式与取材来源 | 第25-29页 |
·创设物理情境的原则 | 第26页 |
·创设物理情境的方法 | 第26-27页 |
·创设物理情境的形式 | 第27-29页 |
·创设物理情境的取材来源 | 第29页 |
·提出物理问题的教学策略 | 第29-30页 |
·引导学生提出物理问题的策略 | 第29-30页 |
·培养学生提出物理问题能力的策略 | 第30页 |
·解决物理问题和物理应用的教学策略 | 第30-31页 |
·解决物理问题的教学策略 | 第30页 |
·物理应用的教学策略 | 第30-31页 |
5. 物理“情境——问题”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 第31-47页 |
·问卷调查 | 第31-35页 |
·调查目的 | 第31页 |
·调查对象 | 第31页 |
·问卷设计 | 第31页 |
·实施过程 | 第31-32页 |
·问卷处理 | 第32页 |
·调查结果统计及分析 | 第32-35页 |
·实验研究 | 第35-47页 |
·实验目的及假设 | 第35页 |
·实验对象 | 第35-36页 |
·实验设计 | 第36页 |
·实验材料、内容及方法 | 第36页 |
·实验过程 | 第36-37页 |
·实验程序 | 第37页 |
·实验结果统计及分析 | 第37-47页 |
6. 物理“情境——问题”教学的反思及前景展望 | 第47-52页 |
·研究的反思 | 第47-50页 |
·研究的成果 | 第47-48页 |
·研究的不足 | 第48页 |
·研究的体会 | 第48-50页 |
·前景展望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附录 1 质疑提问基本情况调查问卷 | 第56-58页 |
附录 2 情境——问题教学测评 | 第58-61页 |
附录 3 教案示例 | 第61-73页 |
教案示例1——自由落体运动 | 第61-69页 |
教案示例2——牛顿第一定律 | 第69-73页 |
后记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