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深基坑工程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 ·深基坑开挖数值分析 | 第11-12页 |
| ·深基坑支护结构上作用的土压力分析 | 第12-13页 |
| ·深基坑的稳定性研究 | 第13页 |
| ·深基坑的变形特性研究 | 第13-14页 |
| ·基坑的变形与稳定性分析 | 第14页 |
| ·围护结构的受力、变形与稳定性分析 | 第14-15页 |
| ·本论文主要工作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工程概况与现场监测方案 | 第16-29页 |
| ·试验工程概况 | 第16-17页 |
| ·试验工程概况 | 第16-17页 |
| ·试验工程特点 | 第17页 |
|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 第17-19页 |
| ·地形地貌 | 第17-18页 |
| ·土层条件 | 第18页 |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18页 |
| ·各土层物理力学参数 | 第18-19页 |
| ·支护结构设计方案 | 第19-21页 |
| ·支护结构施工方案 | 第21-24页 |
| ·建筑材料 | 第21页 |
| ·施工方案 | 第21-22页 |
| ·施工关键技术 | 第22-24页 |
| ·现场监测方案 | 第24-27页 |
| ·监测目的和意义 | 第24页 |
| ·监测依据 | 第24页 |
| ·监测方案 | 第24-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 第三章 现场监测结果分析 | 第29-38页 |
| ·概况 | 第29页 |
| ·监测管理基准值的确定 | 第29-30页 |
| ·围护桩侧向位移监测结果分析 | 第30-34页 |
| ·桩号选择 | 第30页 |
| ·监测结果与分析 | 第30-34页 |
| ·钢管支撑轴力监测结果分析 | 第34-36页 |
| ·支撑概况 | 第34页 |
| ·监测结果与分析 | 第34-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 第四章 深基坑开挖过程的有限元模拟 | 第38-55页 |
| ·理论分析方法选择 | 第38-40页 |
| ·常用理论分析方法 | 第38-40页 |
| ·有限元分析优缺点 | 第40页 |
| ·有限元基本理论 | 第40-41页 |
| ·土体本构关系确定 | 第41-46页 |
| ·土体非线性本构关系 | 第41-42页 |
| ·弹塑性本构关系 | 第42-44页 |
| ·适用于数值分析的Mohr-Coulomb屈服准则 | 第44-46页 |
| ·桩土界面模型 | 第46-48页 |
| ·接触面单元 | 第46-47页 |
| ·接触面单元分析方法 | 第47-48页 |
| ·初始地应力问题 | 第48-49页 |
| ·开挖过程的模拟 | 第49-52页 |
| ·被挖除单元和结点的处理 | 第50页 |
| ·开挖荷载计算 | 第50-52页 |
| ·支撑轴力分析模拟 | 第52-54页 |
| ·支撑轴力计算原理 | 第52页 |
| ·支撑预应力 | 第52-53页 |
| ·支撑轴力的控制 | 第53-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五章 试验工程的有限元分析 | 第55-74页 |
| ·PLAXIS有限元分析软件简介 | 第55-56页 |
| ·软件特点 | 第55页 |
| ·软件组成 | 第55-56页 |
| ·各结构的模拟 | 第56-57页 |
| ·土体的模拟 | 第56页 |
| ·支护体系的模拟 | 第56-57页 |
| ·支护体系与土体接触面的模拟 | 第57页 |
| ·深基坑开挖有限元模拟 | 第57页 |
| ·试验工点的有限元分析模型 | 第57-61页 |
| ·计算模型 | 第57-58页 |
| ·计算参数 | 第58-60页 |
| ·计算步骤 | 第60-61页 |
| ·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的对比分析 | 第61-63页 |
| ·围护桩位移对比分析 | 第61-63页 |
| ·支撑轴力对比分析 | 第63页 |
| ·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63-73页 |
| ·围护桩位移 | 第63-65页 |
| ·围护桩弯矩 | 第65-69页 |
| ·围护桩剪力 | 第69-70页 |
| ·支撑轴力 | 第70页 |
| ·支撑预加力影响分析 | 第70-73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 第六章 施工方案优化及分析 | 第74-80页 |
| ·施工方案优化的意义 | 第74页 |
| ·方案优化 | 第74-77页 |
| ·计算模式 | 第74页 |
| ·围护桩结构设计优化体系 | 第74-75页 |
| ·荷载计算 | 第75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75-77页 |
| ·车站结构的抗浮稳定性计算 | 第77-79页 |
| ·计算模式 | 第77页 |
| ·计算过程及结果 | 第77-79页 |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0-82页 |
| ·本文研究工作总结 | 第80-81页 |
| ·对今后研究工作的展望 | 第81-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7页 |
| 致谢 | 第87-88页 |
| 攻读硕士论文期间承担的科研项目、发表的论文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