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23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文献述评 | 第11-21页 |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研究 | 第11-15页 |
二、社会资本的相关研究 | 第15-19页 |
三、社会资本应用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相关研究 | 第19-21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21-22页 |
第四节 论文的结构 | 第22-23页 |
第二章 社会资本的基本理论 | 第23-29页 |
第一节 社会资本的概念界定 | 第23-24页 |
第二节 社会资本的属性 | 第24-25页 |
第三节 社会资本的类型 | 第25-26页 |
第四节 社会资本作用机制 | 第26-29页 |
一、社会资本发挥作用的基础——信任与互惠 | 第26页 |
二、社会资本通过成员间模仿和共享实现其价值 | 第26-27页 |
三、社会资本发挥作用过程是一个博弈的过程 | 第27-29页 |
第三章 社会资本对云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 第29-39页 |
第一节 云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 | 第29-32页 |
一、云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情况 | 第29-30页 |
二、云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 | 第30-32页 |
第二节 社会资本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表现形式 | 第32-34页 |
一、个人型社会资本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表现形式 | 第32-33页 |
二、团体型社会资本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表现形式 | 第33-34页 |
第三节 云南省农村劳动力的社会资本现状 | 第34-36页 |
一、云南省农村社会资本的发展阶段 | 第34页 |
二、云南省农村社会资本的现状 | 第34-36页 |
第四节 社会资本对云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 第36-39页 |
一、社会资本影响劳动力转移的流向 | 第36页 |
二、社会资本降低劳动力转移的成本 | 第36-38页 |
三、社会资本可以提高劳动力的人力资本从而促进劳动力转移 | 第38-39页 |
第四章 案例分析 | 第39-48页 |
第一节 总体考察 | 第39-43页 |
一、等嘎村的基本情况 | 第39-40页 |
二、等嘎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 | 第40-41页 |
三、等嘎村劳动力的社会资本 | 第41-43页 |
第二节 社会资本对等嘎村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 第43-47页 |
一、社会资本中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利因素 | 第43-45页 |
二、社会资本中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不利因素 | 第45-47页 |
第三节 案例启示 | 第47-48页 |
第五章 影响云南省农村社会资本积累的因素 | 第48-53页 |
一、人力资本匮乏 | 第48-49页 |
二、传统观念的束缚 | 第49页 |
三、地理位置偏僻 | 第49-50页 |
四、城镇的制度性排斥 | 第50页 |
五、社会组织不健全 | 第50-51页 |
六、政府提供信息功能有待完善 | 第51-53页 |
第六章 政策建议 | 第53-58页 |
第一节 个人型社会资本的投资 | 第53-56页 |
一、投资原有的社会关系网络 | 第53页 |
二、政府加强舆论引导,拓展农村劳动力的社会关系网络 | 第53-54页 |
三、加强人力资本的投资 | 第54-55页 |
四、加强信息机制建设,建立信息桥 | 第55页 |
五、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 第55-56页 |
第二节 团体型社会资本的投资 | 第56-58页 |
一、大力发展民间组织 | 第56页 |
二、健全农民对社会活动的参与机制 | 第56-58页 |
第七章 总结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附录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