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 文 摘 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引言 | 第7-10页 |
| 一、东吴公法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 (一)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 第10-12页 |
| 1. 课程设置 | 第10页 |
| 2. 教师、教材与参考资料 | 第10-12页 |
| (二) 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12-13页 |
| 二、东吴宪法研究述评 | 第13-30页 |
| (一) 背景 | 第13-14页 |
| (二) 述评 | 第14-30页 |
| 1. 比较宪法的研究 | 第14-18页 |
| (1) 第一类是概括介绍各国宪法的文章 | 第15页 |
| (2) 第二类是专门介绍某国宪法的文章 | 第15-16页 |
| (3) 第三类是专就一国或几国的某项制度作的比较法研究 | 第16-17页 |
| (4) 第四类是通过对各国宪法的比较主要来研究宪政理论的文章 | 第17-18页 |
| 2、对晚清以降宪政历史的研究(清末、民初、南京政府) | 第18-20页 |
| 3、对宪政、法治问题的研究 | 第20-25页 |
| 4、对当时立宪活动的参与 | 第25-30页 |
| 三、行政法研究述评 | 第30-38页 |
| (一) 时代背景与理论背景 | 第30-32页 |
| (二) 述评 | 第32-38页 |
| 1、行政法的研究成果 | 第35-36页 |
| 2、行政法具体制度的研究 | 第36-38页 |
| (1) 行政组织法方面的研究 | 第36页 |
| (2) 行政行为法方面的研究 | 第36页 |
| (3) 行政救济法方面的研究 | 第36-38页 |
| 四、东吴法学院的公法研究带给后人的启示 | 第38-44页 |
| (一) 从比较法中寻求中国法制的出路 | 第38-41页 |
| 1、比较的前提 | 第39-40页 |
| 2、比较的方法 | 第40-41页 |
| (二) 强烈的爱国责任感和学术独立性的结合 | 第41-44页 |
| 附录一 | 第44-45页 |
| 附录二 | 第45-47页 |
| 附录三 | 第47-51页 |
| 附录四 | 第51-54页 |
| 附录五 | 第54-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59-60页 |
| 五、后记 | 第60-61页 |
| 中文详细摘要 | 第61-63页 |